【羊入虎口什么意思】“羊入虎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落入危险、不利的境地,尤其是被强大的对手或恶势力所控制,难以逃脱。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广泛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入虎口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出处 |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一日而千里,蹄虽利,不若斧钺之钝也;马虽良,不若人之智也。今有三者,皆不如人,而欲与人争胜,其无异于以羊入虎口也。” |
字面意思 | 羊进入老虎的口中,比喻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
引申意义 | 比喻人或事物落入强大而危险的环境中,难以脱身 |
二、成语用法
类型 | 用法说明 |
语法结构 | 主谓结构,常作谓语、宾语 |
使用场景 | 描述某人或某事处于被动、危险状态时使用 |
示例句子 | 他没有看清形势,结果是羊入虎口,损失惨重。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自投罗网、自取灭亡、陷入困境 |
反义词 | 脱离险境、化险为夷、逢凶化吉 |
四、成语背后的故事
“羊入虎口”最早出自《战国策》,原意是说:即使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人的驾驭,也比不上一把钝刀。如果一个国家有三个方面的劣势,却还想与强国竞争,就如同将羊送入虎口,注定失败。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敌时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五、现实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羊入虎口”常用来形容:
- 商业竞争中弱势一方被强势企业压制;
- 个人在不明情况下进入高风险环境;
- 法律案件中当事人因不了解情况而陷入不利局面。
六、总结
“羊入虎口”是一个形象且富有警示意义的成语,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要谨慎判断,避免盲目行动。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在实际生活中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结语:
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羊入虎口”虽是古老成语,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