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相毕露的意思】“凶相毕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隐藏的恶毒、残忍或险恶的本性在某种情况下完全暴露出来。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那些原本伪装善良、表面温和的人,在某些场合下暴露出其真实面目,让人感到震惊或恐惧。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凶相 | 指凶恶的面容、态度或行为 |
毕露 | 完全暴露,毫无掩饰 |
整体含义:指某人隐藏的恶行或恶劣本质在某一时刻被完全暴露出来。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该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明清小说中,用来描写人物性格突变或阴谋败露的情节。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但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 例句:
- 那个平时笑面迎人的老板,终于在利益冲突时凶相毕露。
-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凶相毕露,众叛亲离。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原形毕露、恶贯满盈、面目可憎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虚怀若谷、温文尔雅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描述人物性格变化 | 如:他一直表现得很有礼貌,后来却凶相毕露,让人失望 |
揭露阴谋或真相 | 如:经过调查,他的真实意图终于凶相毕露 |
批评不良行为 | 如:这种行为实在凶相毕露,令人作呕 |
五、注意事项
- “凶相毕露”多用于负面人物或事件,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不宜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无意识的行为。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解。
总结
“凶相毕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人性中隐藏的恶的一面在特定情境下的暴露。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人物行为,也常用于揭示社会现象或道德问题。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