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如盖指什么】“亭亭如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树木,尤其是像伞盖一样遮天蔽日的树形。这个词语不仅具有形象生动的描写效果,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挺拔、坚强和风采。
一、
“亭亭如盖”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最早见于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描绘了一棵枇杷树在妻子去世后依然茁壮成长,枝叶繁茂,仿佛撑起一片天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与感慨。
从字面意思来看,“亭亭”意为高耸直立、姿态优美;“如盖”则比喻像伞盖一样遮蔽天空。整体含义是形容树木高大、枝叶繁茂,也可引申为人物气质出众、风度翩翩。
此外,“亭亭如盖”在现代语境中也被广泛用于赞美人的体态、气质或事业的成功,寓意着一种挺拔、自信、充满生命力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亭亭如盖 |
出处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
字面解释 | “亭亭”:高耸直立;“如盖”:像伞盖一样 |
原意 | 形容树木高大、枝叶繁茂,像伞盖一样遮天蔽日 |
引申义 | 比喻人或事物挺拔、坚强、有风采 |
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赞美人物气质、形容事业发展 |
例句 | “那棵树亭亭如盖,成为村中一道风景。” |
三、结语
“亭亭如盖”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描绘,更是一种情感与精神的象征。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寄托了对生命成长的赞美。无论是树木还是人,拥有“亭亭如盖”的姿态,都是一种值得敬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