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什么叫做刑讯】刑讯,是法律术语中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尤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涉及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审讯方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刑讯不仅违反法律原则,也严重侵犯人权,因此被严格禁止。
一、刑讯的定义
刑讯,是指司法人员在侦查、起诉或审判过程中,以非法手段(如殴打、威胁、侮辱、疲劳审讯等)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的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法律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
二、刑讯的法律性质
项目 | 内容 |
法律地位 | 明确禁止,属于违法行为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148条;《刑法》第247条(刑讯逼供罪) |
禁止对象 | 司法工作人员、侦查人员、检察人员等 |
行为特征 | 非法手段、强迫供述、侵犯人身权利 |
三、刑讯的表现形式
1. 体罚或变相体罚:如殴打、捆绑、长时间站立等。
2. 精神折磨:通过言语威胁、心理施压等方式影响嫌疑人心理状态。
3. 疲劳审讯:长时间连续审讯,剥夺睡眠和休息时间。
4. 诱供、骗供:以虚假承诺或误导性信息获取供述。
四、刑讯的危害
1. 破坏司法公正:导致冤假错案,损害司法公信力。
2. 侵犯人权:严重侵害个人的身体健康与人格尊严。
3. 影响案件质量:供述可能不真实,影响案件正确处理。
五、刑讯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247条规定,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若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如何防范刑讯
1. 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司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职业操守。
2. 完善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审讯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3. 强化证据规则:严禁以刑讯取得的供述作为定案依据。
4. 推进司法改革: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减少侦查中心主义。
总结
刑讯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违反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也严重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刑讯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制度上的限制。司法机关应始终坚持依法办案,保障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