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出自何处】“穷兵黩武”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过度使用武力、发动战争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在现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其出处。了解它的来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与用法。
一、
“穷兵黩武”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该成语字面意思是“竭尽全部兵力,滥用武力”,多用于批评那些不注重和平、只依赖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行为。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穷兵黩武”常被用来讽刺统治者或国家的军事扩张政策,强调其非理性与危害性。
二、出处一览表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解释 |
穷兵黩武 | 《后汉书·王符传》 | “穷兵黩武,轻动干戈。” | 指竭尽兵力,滥用武力,形容好战行为。 |
穷兵黩武 |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 “穷兵黩武,征伐无度。” | 强调战争频繁、毫无节制。 |
穷兵黩武 | 《资治通鉴·唐纪》 | “穷兵黩武,百姓困苦。” | 描述因战争导致人民生活艰难。 |
三、延伸说明
“穷兵黩武”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历史评价方式。在古代,许多统治者因穷兵黩武而招致民怨、国力衰弱,甚至亡国。例如,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但其严苛的统治和频繁的战争也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再如,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也是由于中央政府过于依赖军事手段,未能有效治理地方,最终引发动荡。
因此,“穷兵黩武”不仅是对个人或政权的批评,更是对历史教训的一种总结。它提醒人们,和平与发展才是长久之计,过度依赖武力往往适得其反。
四、结语
“穷兵黩武”源自《后汉书》,后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成为批评好战行为的重要词汇。通过了解其出处和意义,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