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是何意思】“推敲”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典故。它原本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词语的反复斟酌和修改,后来引申为对事物或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反复琢磨的过程。
一、
“推敲”最早出自《唐才子传·贾岛》中记载的故事:贾岛在创作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对“推”与“敲”两个字的选择犹豫不决。最终,他在韩愈的建议下选择了“敲”字,认为“敲”更符合意境和音韵之美。从此,“推敲”便成为文学创作中精益求精、反复推敲词句的代名词。
如今,“推敲”不仅用于文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对某事的认真思考、反复考虑,强调细致、严谨的态度。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推敲 |
出处 | 《唐才子传·贾岛》 |
典故来源 | 贾岛写诗时对“推”与“敲”的选择 |
原意 | 对词语的斟酌与修改 |
引申义 | 对事物的反复思考与研究 |
使用范围 | 文学创作、日常生活、学术研究等 |
现代含义 | 表示细致、严谨、反复考虑的态度 |
代表人物 | 贾岛、韩愈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推敲”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过程,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推敲”的精神,有助于提升思维深度与做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