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倮”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读音为 luǒ,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主要出现在古文或特定词汇中。以下是对“倮”字的详细解析。
一、字形与读音
- 字形:由“亻”和“果”组成,属于左右结构。
- 读音:luǒ(第三声)
- 部首:人
- 笔画:11画
二、基本含义
“倮”字的基本含义是 裸露、光秃,常用于描述身体或物体没有遮盖的状态。
1. 裸露、无衣
- 在古代文献中,“倮”常用来形容人赤身裸体,没有穿衣。
- 例如:《说文解字》中解释:“倮,裸也。” 意思是“裸露”。
2. 光秃、无毛
- 也可表示动物或植物表面没有覆盖物,如毛发、叶子等。
- 如“倮兽”指没有毛的野兽,“倮木”指没有叶子的树木。
3. 特定词组中的用法
- “倮民”: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意为“无衣之民”,即生活简朴、不穿华丽衣物的人群。
- “倮国”:古代边疆地区的一个部落名称,多见于史书或地理志。
三、常见用法与例子
词语 | 含义 | 出处/例子 |
赤倮 | 赤裸、无衣 | 古代文学中常用,如《史记》 |
儋倮 | 穿着单薄或无衣 | 多用于描写贫苦百姓 |
儋倮之民 | 赤身裸体的百姓 | 《汉书·地理志》 |
儋倮国 | 古代边地民族国家 | 《后汉书·南蛮传》 |
四、总结
“倮”字虽然不常见,但在古籍和特定语境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其核心含义是“裸露、无遮蔽”,既可以用于描述人的状态,也可以用于自然事物的描述。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学术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luǒ |
部首 | 人 |
笔画 | 11 |
基本含义 | 裸露、无衣、光秃 |
常见用法 | 赤倮、儋倮、儋倮之民、儋倮国 |
文化背景 | 多见于古籍,用于描述贫民或边地民族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用于学术或文学场景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倮”字虽不常见,但其背后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进一步了解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