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整以暇的意思是什么】“好整以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复杂或紧急的情况时,仍然能够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处理事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压力之下仍能保持冷静和秩序。
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好整以暇 |
拼音 | hǎo zhěng yǐ xiá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使工尹襄问之,曰:‘子其若何?’对曰:‘好整以暇。’” |
释义 | 形容人做事有条理、从容不迫,即使在紧张情况下也能保持镇定。 |
近义词 | 临危不乱、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
反义词 | 手忙脚乱、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的态度或行为,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例句 | 面对突发状况,他依然好整以暇,冷静应对。 |
成语背景与演变:
“好整以暇”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指楚国大夫在战事中仍能整理军容,表现出一种沉着的态度。后来,这一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和有序的作风。
在现代汉语中,“好整以暇”多用于褒义,用来赞扬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能力。这种品质在职场、领导力、应急处理等方面尤为重要。
使用场景举例:
- 职场中:领导在会议中面对突发问题,依然好整以暇地分析情况,做出决策。
- 生活中:遇到交通堵塞,有人依然好整以暇地听音乐、看风景,不急不躁。
- 比赛中: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好整以暇地完成比赛动作。
总结:
“好整以暇”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能力,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从容”与“秩序”的价值观。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会“好整以暇”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