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著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常选其三首代表性的诗作进行学习,分别是《春望》、《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怀。
一、诗歌
诗歌名称 | 创作背景 | 主题思想 | 艺术特色 | 名句摘录 |
《春望》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困长安,目睹战乱后的凄凉景象。 |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登高》 |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登高望远,感慨人生无常。 | 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年老多病的悲愤之情。 | 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感苍凉。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居住成都草堂时,因秋风破屋而写下此诗。 | 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二、诗歌赏析要点
1. 《春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极具感染力。
2. 《登高》
此诗是杜甫七言律诗中的杰作,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中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叹,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以自身遭遇为切入点,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理想。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喊,至今仍令人动容。
三、结语
杜甫的这三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