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的意思】“铁杵成针”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能最终取得成功。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讲述了李白小时候因贪玩而被母亲责备,后来受到一位老妇人用铁杵磨成针的启发,从此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诗仙。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铁杵成针 |
拼音 |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释义 | 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
出处 | 《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事有恒心、毅力 |
近义词 |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知难而退 |
二、出处与典故
“铁杵成针”的典故出自宋代《方舆胜览》,讲述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的故事。相传他年少时贪玩,不愿读书,一次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便问她为何要这样做。老妇人回答:“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听后深受触动,从此刻苦学习,终成大器。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强调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人对教育和修养的重视。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铁杵成针”常用于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尤其是在学习、工作或创业过程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目标。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激励,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四、总结
“铁杵成针”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其核心意义在于强调毅力与坚持的力量。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不断努力,即使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能最终实现。
总结要点 | 内容 |
核心含义 | 坚持不懈,终能成功 |
故事背景 | 李白受老妇人启发,发奋学习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放弃 |
使用场景 | 学习、工作、人生奋斗等场合 |
通过了解“铁杵成针”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励自己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