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保留灌肠名词解释】在临床护理和医疗操作中,“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一个常见的术语,主要用于肠道准备或治疗目的。以下是对该术语的详细解释,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定义与用途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指通过肛门将一定量的液体(如生理盐水、甘油等)注入直肠和结肠,以刺激肠道蠕动,促使粪便排出的一种医疗操作。此方法通常用于术前肠道准备、缓解便秘、清除肠道内容物等。
与“保留灌肠”不同,大量不保留灌肠强调的是灌入后不保留,即灌入的液体会迅速排出,不会在肠道内停留较长时间。
二、操作要点
1. 适应症:
- 术前肠道准备
- 急性便秘患者
- 清除肠道内残留物
- 某些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前的准备
2. 禁忌症:
- 肠道梗阻
- 严重心脏病
- 严重腹泻
- 妊娠晚期
- 直肠或肛门病变
3. 常用溶液:
- 生理盐水(0.9%)
- 甘油溶液
- 石蜡油
- 复方甘油
4. 操作流程:
- 患者取左侧卧位
- 液体温度接近体温(约37℃)
- 缓慢注入,观察反应
- 灌注完成后让患者保持体位一段时间,促进排便
5.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快或过量灌注
- 注意患者不适反应
- 操作前后注意清洁与消毒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大量不保留灌肠 |
定义 | 将一定量液体注入直肠和结肠,促使其排出,不保留 |
用途 | 术前准备、便秘处理、肠道清理等 |
溶液类型 | 生理盐水、甘油、石蜡油等 |
适应症 | 术前肠道准备、急性便秘、清除肠道内容物 |
禁忌症 | 肠梗阻、严重心脏病、妊娠晚期等 |
操作方式 | 左侧卧位,缓慢注入,不保留 |
注意事项 | 控制流速、观察反应、避免并发症 |
四、小结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适用于多种情况下的肠道处理。正确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并严格遵循医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