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掳字简单介绍】“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它主要表示“抢夺、劫持”的意思,常用于描述被人强行带走或控制的情境。在古代文献中,“掳”字出现较多,尤其是在描写战争、盗匪活动等场景时。
“掳”字的结构为左右结构,左边是“扌”(手),右边是“鲁”字。从字形上看,可以理解为用手去抢夺的意思。其读音为“lǔ”,声调为第三声。
下面是对“掳”字的详细总结:
“掳”字简介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辛亥革命前常用字 |
简体/繁体 | 简体:掳;繁体:虜 |
部首 | 扌(手) |
结构 | 左右结构 |
读音 | lǔ(第三声) |
本义 | 抢夺、劫持 |
引申义 | 被强制带走、控制 |
使用场景 | 古代战争、盗匪、绑架等 |
现代用法 | 相对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
常见词语 | 掳掠、掳走、被掳 |
“掳”字的使用示例
- 掳掠:指强盗抢劫、掠夺财物。
- 掳走:指将人强行带走。
- 被掳:表示某人被他人强行控制或带走。
在现代汉语中,“掳”字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或特定语境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因此,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或相关历史背景。
总体来看,“掳”是一个具有明确意义的汉字,虽然不常用于现代口语,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重要的表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