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一、
“杨花落尽子规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句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哀愁。
- 杨花:即柳絮,象征着春天的逝去和离别。
- 子规:又称杜鹃鸟,其叫声凄厉,常用来表达哀思或离愁。
- 整体意境:通过“杨花落尽”与“子规啼”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惋惜之情。
二、详细解析: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杨花 | 柳絮,春季飘飞的白色花瓣 | 象征春天的结束和离别 |
落尽 | 完全凋谢、消失 | 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冷清 |
子规 | 杜鹃鸟,叫声悲鸣 | 常用于表达哀愁、思乡或离别情感 |
啼 | 鸣叫 | 强调声音的凄凉和情绪的低落 |
三、诗句背景:
李白在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后,写下这首诗以表慰问。诗中通过描绘春日将尽、鸟声凄切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牵挂。
四、诗意延伸:
这句诗不仅写景,更寓情于景,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手法。它让读者在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五、结语:
“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诗句,既描绘了春末的自然景色,又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它是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