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豁然贯通出处于哪里

2025-08-30 20:37:42

问题描述:

豁然贯通出处于哪里,时间紧迫,求直接说步骤!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0 20:37:42

豁然贯通出处于哪里】“豁然贯通”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学习或思考过程中突然理解了某个道理或知识,达到一种顿悟的状态。那么,“豁然贯通”这个成语究竟出自哪里呢?下面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

“豁然贯通”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原文为:“豁然贯通,如有所见。”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某一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就会感到思维豁然开朗,所有相关的知识都融会贯通,不再有困惑。

在古代,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学者在研读经典、领悟道理时的顿悟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豁然贯通”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突然明白了某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豁然贯通”与“豁然开朗”虽然意思相近,但侧重点不同。“豁然开朗”更强调情绪上的轻松和明朗,而“豁然贯通”则更强调认知上的彻底理解和掌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豁然贯通
出处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原文出处 “豁然贯通,如有所见。”
释义 形容对某一问题或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思维变得清晰、通透。
使用场景 学习、研究、思考过程中突然明白某事;也可用于表达对事物的全面理解。
近义词 豁然开朗、融会贯通、恍然大悟
反义词 一知半解、茫然不解、困惑不解
现代应用 多用于描述学习、工作中的顿悟或突破性理解

三、结语

“豁然贯通”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也体现了古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这种“豁然贯通”的体验都是令人欣喜的。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