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河东入海”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句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三万里河东入海”是对黄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的生动描绘。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阔,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一、
“三万里河东入海”形象地描述了黄河从西向东奔流,最终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自青藏高原发源,穿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最终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其流程长达约5464公里,因此“三万里”虽为文学夸张,但足以体现黄河的浩大与气势。
这一诗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赞美,也寓意着人生追求的不断进取。正如诗中所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不断向上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二、相关资料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
原文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意象 | 黄河奔流、东海入潮,象征自然力量与生命流动 |
长度 | 实际长度约5464公里,文中“三万里”为文学夸张 |
文化意义 | 象征奋斗精神、探索精神、不断追求进步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坚持不懈、志向远大的人或事 |
地理位置 |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最终入海 |
三、结语
“三万里河东入海”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境界的隐喻。它提醒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终将抵达理想的彼岸。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