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是什么意思】“暮春”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春季的末尾阶段。它不仅具有季节上的意义,也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意境。在文学作品中,“暮春”往往带有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一、
“暮春”指的是春天的最后阶段,通常指农历三月左右,此时天气逐渐转暖,但花期已过,草木开始繁茂。这一时期既有春日的温暖,也有初夏的临近,因此常被赋予一种“惜别”的情感色彩。
在古代诗词中,“暮春”常与“落花”、“离别”等意象结合,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憧憬。现代生活中,“暮春”更多是作为一种时间概念使用,用来描述春季即将结束的时节。
二、表格:关于“暮春”的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暮春 |
英文翻译 | Late spring |
季节位置 | 春季的末尾 |
常见时间 | 农历三月左右(公历4月上旬至5月初) |
特点 | 天气温暖,花开渐谢,草木繁茂 |
文学意象 | 落花、离别、惜别、时光流逝 |
常见用法 | 描述季节变化、抒发情感、诗词描写 |
现代应用 | 时间描述、节日活动(如清明前后) |
三、结语
“暮春”不仅是自然季节的一个阶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悟,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古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还是现代生活中的“春末夏初”,“暮春”始终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