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的厌怎么解释】一、
“相看两不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情厚谊,即使长时间对视也不会感到厌倦。其中,“厌”字是关键,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情感内涵。
“厌”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常见的有“满足”、“厌恶”、“厌烦”等。但在该句中,“厌”应理解为“满足”或“厌倦”的反义词,即“不厌”,表示“不会感到厌倦”。因此,“相看两不厌”可以理解为“彼此看着都不觉得厌烦”。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厌”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一个简要的表格对比。
二、表格对比:常见“厌”字用法解析
汉字 | 读音 | 常见含义 | 例句 | 解释 |
厌 | yàn | 满足 | 食不厌精 | 吃得再精细也不满足 |
厌 | yàn | 厌恶 | 厌恶他人 | 对某人感到讨厌 |
厌 | yàn | 厌倦 | 相看两不厌 | 不感到厌倦 |
厌 | yān | 通“餍”,饱足 | 粗茶淡饭亦自厌 | 虽然简单但已满足 |
厌 | yàn | 厌弃 | 厌弃旧习 | 抛弃旧有的习惯 |
三、结语
“相看两不厌”中的“厌”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厌烦”,而是带有“满足”或“不厌倦”的意味。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诗歌语言的含蓄与美感。了解“厌”字的多义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诗词中的生僻字或文言词汇,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