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残年的意思】“风烛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到了晚年,生命如同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强调的是年老体衰、生命将尽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表达对老人晚年的感慨与怜惜。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风烛残年 |
拼音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风烛残年,朝不保夕。” |
含义 | 形容人年老体弱,生命即将结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老年人的同情或感叹。 |
近义词 | 暮年、垂暮之年、老态龙钟 |
反义词 | 青春年华、风华正茂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用来描写人物的晚年生活,如:“他虽已风烛残年,却仍坚持写作。”
2. 演讲或文章:在表达对长辈的敬意时使用,如:“我们应珍惜与风烛残年的亲人相处的时光。”
3. 日常口语(较少):虽然多用于书面语,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中也会被提及。
三、常见误用提示
- 误用对象:不要用来形容年轻人,否则会显得不合时宜。
- 语气把握:该词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过于消极。
- 搭配不当:不能单独使用,通常需要搭配“之人”、“之时”等结构,如“风烛残年的老人”。
四、总结
“风烛残年”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年迈者的状态,强调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它不仅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爱亲人。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对象,以确保表达得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