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哭晁卿衡原诗注释翻译赏析】一、
唐代诗人李白的《哭晁卿衡》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切哀悼的诗作。晁卿衡是日本遣唐使,与李白有深厚友谊。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去世的悲痛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诗歌中少见的沉郁风格。
本文将从原诗入手,进行逐句注释、翻译,并结合赏析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二、表格展示
内容分类 | 具体内容 |
诗题 | 《哭晁卿衡》 |
作者 | 李白(唐代) |
创作背景 | 晁卿衡为日本遣唐使,与李白交好,后因病去世,李白悲痛作此诗以悼念。 |
原文 | 晨别吾友去,日暮孤舟还。 风烟空寂历,江汉渺悠然。 远水映天色,孤云伴客船。 我心寄明月,千里共婵娟。 |
注释 | - 晨别:清晨分别。 - 日暮:傍晚时分。 - 孤舟:独自一人乘坐的小船。 - 风烟:风和雾气。 - 寂历:寂静冷落。 - 江汉:长江与汉水,泛指江河。 - 渺悠然:遥远而空旷的样子。 - 远水:远处的江水。 - 映天色:倒映着天空的颜色。 - 孤云:孤独的云朵。 - 伴客船:陪伴着旅人的船只。 - 我心寄明月:我的心寄托在明月上。 - 千里共婵娟: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
翻译 | 清晨与好友告别,黄昏时我独自归来。 风烟弥漫,一片寂静,江河浩荡无边。 远方的江水映照着天空,孤独的云朵陪伴着我的船只。 我把心寄托给明月,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
赏析 | - 本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去世的深切哀思。 - 通过“风烟”、“孤舟”、“远水”、“孤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 - 最后两句“我心寄明月,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句,象征着友情超越时空,心灵相通。 - 这首诗不同于李白常见的豪放风格,展现出他细腻、深情的一面。 |
三、结语
《哭晁卿衡》虽篇幅短小,却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它不仅体现了李白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也反映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厚历史。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思念,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