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的本义】“蓦”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本文将从字形、本义、引申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蓦”的含义。
一、
“蓦”字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表示突然、猛然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动作或情感的迅速发生。它多用于书面语,较少出现在口语中。随着语言的发展,“蓦”逐渐被“突然”“猛然”等词所替代,但在文学作品中仍保留一定的使用频率。
此外,“蓦”也常与“地”搭配使用,构成“蓦地”,表示“突然地”或“猛地”。这种用法在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中较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蓦(繁体);蓦(简体) |
拼音 | mù |
部首 | 艹(草字头) |
笔画 | 17画(繁体) / 15画(简体) |
本义 | 突然、猛然,表示动作或情绪的急速发生 |
引申义 | 表示时间上突然发生的事情,如“蓦地”、“蓦然” |
常用搭配 | 蓦地、蓦然、蓦然回首、蓦然心惊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较少用于口语 |
现代使用情况 | 较少单独使用,多与其他词组合使用 |
文学中的例子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三、结语
“蓦”作为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汉字,虽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其在文学和书面语中仍有重要地位。了解“蓦”的本义及其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古文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