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巢而出的意思是什么】“倾巢而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整个鸟巢都倾倒出来”,比喻敌人或某一群体在被逼迫或受到威胁时,全部出动、蜂拥而至。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敌军、盗贼或其他群体大规模行动的场景,带有强烈的紧张感和紧迫感。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倾巢而出 |
拼音 | qīng cháo ér chū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围宋,宋人告急,晋侯使解扬往,以示之兵。”后世引申为“倾巢而出”。 |
释义 | 比喻敌人或群体在受到威胁时,全部出动,蜂拥而至。 |
用法 | 多用于军事、战斗或群体行动中,形容集体出动的场面。 |
近义词 | 全军出动、倾城而出、倾巢而动 |
反义词 | 仓皇退却、悄然无声、按兵不动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军事战争
“敌军倾巢而出,向我方阵地发起猛攻。”
——说明敌军全面出动,攻势猛烈。
2. 盗匪活动
“黑帮成员倾巢而出,试图抢劫银行。”
——表示团伙成员全部出动进行犯罪行为。
3. 群体事件
“市民们倾巢而出,前往抗议现场。”
——形容大量群众聚集参与活动。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人将“倾巢而出”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大家倾巢而出参加聚会”,这种用法不够准确,因为该词多用于正式或激烈的情境。
- 情感色彩:该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一种被动或被迫的行动,而非主动出击。
四、总结
“倾巢而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敌人或群体在受到威胁时的集体行动。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广泛应用于历史、新闻和文学作品中,用来强调局势的紧张与人群的密集。
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及使用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在写作或口语中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