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六国论原文及翻译】《六国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所写的一篇政论文,文章以战国时期六国(齐、楚、燕、赵、魏、韩)与强秦对抗的历史为背景,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指出其失败在于“赂秦”,即对秦国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最终导致被秦国逐个吞并。这篇文章语言精炼、逻辑严密,是古代议论文中的典范之作。
一、原文节选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故曰:弊在赂秦也。
二、翻译解析
原文 | 翻译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六国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军事力量不强,也不是作战不够好,而是因为贿赂秦国。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赂秦导致国力削弱,这是走向灭亡的道路。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
曰:不赂者以赂者败。 | 回答说: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也是因为那些贿赂秦国的国家而失败的。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因为失去了强大的盟友,无法单独保全自己。 |
故曰:弊在赂秦也。 | 所以说,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贿赂秦国。 |
三、总结
《六国论》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强调了“赂秦”是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六国如果能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秦国,或许可以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但现实中,他们因彼此猜忌、互相妥协,最终导致各自孤立无援,被秦国各个击破。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意义,也蕴含着现实的政治智慧,提醒后人面对强敌时应保持清醒判断,避免因短视而酿成大祸。
四、学习建议
- 文言文阅读:多读原文,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含义。
- 历史背景:了解战国时期各国关系及秦国统一过程。
- 写作借鉴:学习苏洵如何运用对比、举例、推理等手法进行论证。
通过深入研读《六国论》,不仅能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也能增强历史思辨和政治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