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是什么意思呢】“外强中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外表看起来很强大、很厉害,但实际上内部空虚、没有实力。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表面光鲜亮丽,但内在却缺乏真正的力量或支撑。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外强 | 表面强大、有气势 |
中干 | 内部空虚、没有实质内容 |
整体意思是:外表看起来很强,但内里却虚弱无力。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虽弱,其志不衰,外强中干,不可轻视。”
- 用法:多用于形容人、组织、国家等在表面上显得强大,但实际能力不足。
- 近义词:虚张声势、色厉内荏、外圆内方(含贬义)
- 反义词: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实力雄厚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企业 | 某公司广告宣传得非常响亮,但实际产品和服务质量一般,可谓“外强中干”。 |
国家 | 某国军事上看似强大,实则经济落后,属于“外强中干”的典型。 |
个人 | 一个人喜欢吹嘘自己的能力,但真正做事时却无法胜任,是典型的“外强中干”。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外强中干”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批评,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内敛”和“真实”的重视。古人常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强调真正的实力应该内敛而不张扬,而不是靠外在的炫耀来维持形象。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外强中干 |
含义 | 表面强大,内里虚弱 |
出处 | 《左传》 |
用法 | 描述表面强大但实力不足的现象 |
近义词 | 虚张声势、色厉内荏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实力雄厚 |
文化意义 | 强调内在实力的重要性,反对浮夸 |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外强中干”的情况,不妨多观察、多思考,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