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压卵的故事介绍】“泰山压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用泰山去压碎鸡蛋,比喻力量悬殊,强者轻易制服弱者,也常用来形容事情非常容易解决,无需费力。
故事背景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晋国的卿大夫栾书曾对楚国提出警告,说如果楚国继续扩张势力,晋国将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击。他用“泰山压卵”的比喻来形容晋国的力量之强,足以轻易击败楚国。此语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强弱对比的经典成语。
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泰山压卵 |
拼音 | tài shān yā luǎn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三年》 |
释义 | 比喻力量悬殊,强者轻而易举地战胜弱者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形势、力量或任务的易难程度 |
近义词 | 轻而易举、势如破竹 |
反义词 | 力不从心、举步维艰 |
使用场景
“泰山压卵”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实力差距明显:比如在比赛中,一方实力远胜于另一方,可以用“泰山压卵”来形容。
2. 强调事情容易完成:在面对简单任务时,可以说“这简直是泰山压卵”。
3. 比喻不可逆转的局势:在政治、军事等场合中,表示某种局面已无法改变。
文化意义
“泰山压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古人对力量与秩序的理解。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敌或难题时,应冷静分析局势,避免盲目行动。同时,也鼓励人们在具备优势时,合理运用自身力量,做到事半功倍。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泰山压卵”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