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出自哪里意思是什么】“赫赫有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非常有名、声望极高。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本文将从出处和意思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出处
“赫赫有名”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
> “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虽然《史记》中并未直接出现“赫赫有名”四字,但后人根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文学作品中的引用,逐渐形成了这一成语。其最早的明确出处一般认为是《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中的一句话:
> “文帝(曹丕)尝问植曰:‘卿言复有胜于君者乎?’植曰:‘臣有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天下无双,赫赫有名。’”
不过更常见的是引用《左传》或《史记》中类似表达,因此“赫赫有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形容显赫、声名远播之人。
二、意思
“赫赫有名”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有名、声望极高,常带有褒义色彩。它强调的是名声的显赫与广泛传播,常用于描述名人、伟人、著名事件等。
例如:
- “这位科学家赫赫有名,深受世人敬仰。”
- “这家公司赫赫有名,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赫赫有名 |
出处 | 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后在《三国志》等文献中被引用 |
含义 | 形容非常有名、声望极高,多用于褒义 |
使用场景 | 描述名人、伟人、著名事件、品牌等 |
近义词 | 名声显赫、声名远扬、举世闻名 |
反义词 | 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
四、结语
“赫赫有名”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了古人对名声与成就的重视。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