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杜甫诗三首古今异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诗歌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诗,不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而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变化的情况,即“古今异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的原意,以下将对这三首诗中的古今异义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1. “国”
- 古义:国家、京城。
- 今义:指一个主权国家。
- 出处:《春望》“国破山河在”,指长安城。
2. “涕”
- 古义:眼泪。
- 今义:鼻涕。
- 出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涕”虽未直接出现,但“泪”与“涕”同义。
3. “信”
- 古义:音讯、消息。
- 今义:诚信、相信。
- 出处:《春望》“家书抵万金”,“信”指书信。
4. “落”
- 古义:飘落、落下。
- 今义:掉落、下降。
- 出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指树叶飘落。
5. “潦倒”
- 古义:困顿、失意。
- 今义:形容人生活穷困或精神颓废。
- 出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 “朱门”
- 古义:富贵人家的大门,代指权贵。
- 今义:红色的门,无特殊含义。
- 出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 “安得”
- 古义:怎么能够。
- 今义:如何得到。
- 出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8. “向”
- 古义:接近、将近。
- 今义:方向、朝着。
- 出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向”表示时间接近。
9. “萧萧”
- 古义:象声词,形容风声或落叶声。
- 今义:多用于形容凄凉、冷清的氛围。
- 出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10. “老病”
- 古义:年老体弱、疾病缠身。
- 今义:老年和疾病,无特别引申义。
- 出处:《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
二、古今异义词对比表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出处 |
国 | 国家、京城 | 主权国家 | 《春望》 |
涕 | 眼泪 | 鼻涕 | 《春望》 |
信 | 音讯、书信 | 诚信、相信 | 《春望》 |
落 | 飘落、落下 | 掉落、下降 | 《登高》 |
潦倒 | 困顿、失意 | 生活穷困、精神颓废 | 《登高》 |
朱门 | 富贵人家的大门 | 红色的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 | 怎么能够 | 如何得到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向 | 近、将要 | 方向、朝着 | 《登高》 |
萧萧 | 风声、落叶声 | 凄凉、冷清 | 《登高》 |
老病 | 年老体弱、疾病 | 老年和疾病 | 《登高》 |
三、结语
通过对杜甫三首诗中古今异义词的梳理,我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诗句的本义,也能感受到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这种语言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也为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杜甫诗歌时,能够结合语境,关注词语的古今变化,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语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