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的意思是什么】“负隅顽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被逼入绝境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不肯投降的行为。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或斗争场景中,形容一方虽然处于劣势,但仍不轻易放弃。
一、词语解析
- 负隅:指依靠山角、墙角等险要地形,作为最后的据点。
- 顽抗:顽强地抵抗,不愿屈服。
合起来,“负隅顽抗”指的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坚持抵抗,不愿投降的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使工尹襄问之曰:‘子有令名,而老于外,何不反?’对曰:‘吾不能以身殉国,死于社稷,亦足矣。’……于是晋师追之,至于酅,遂围之,楚人负隅而战。”
- 用法:多用于描述战斗、斗争中的顽强抵抗行为,也可引申为人在困境中不愿认输的态度。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坚持抵抗、殊死搏斗、背水一战 |
反义词 | 投降认输、缴械投降、束手就擒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军事战争 | 虽然敌军已包围城池,但守军仍在负隅顽抗,誓死不降。 |
比赛竞争 | 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他依然负隅顽抗,试图逆转局势。 |
日常生活 | 面对困难,他选择负隅顽抗,而不是轻易放弃。 |
五、总结
“负隅顽抗”是一个带有一定褒义色彩的成语,强调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它不仅适用于战场,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坚韧态度。虽然这种行为有时可能显得固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坚持。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负隅顽抗 |
含义 | 在绝境中仍坚持抵抗,不愿投降 |
出处 | 《左传》 |
用法 | 描述顽强抵抗或不轻易认输的态度 |
近义词 | 坚持抵抗、殊死搏斗 |
反义词 | 投降认输、束手就擒 |
使用场景 | 军事、比赛、日常生活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