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三尺什么意思】“垂涎三尺”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贪心、极度渴望得到某样东西,甚至到了口水都快流到三尺远的地步。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讽刺或夸张地描述一个人对某种利益、食物、权力等的强烈欲望。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垂涎三尺 |
拼音 | chuí xián sān chǐ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曹操)为人佻易无威仪,少治世,好为游侠,不修行业,多所犯法,父嵩,乞丐,与太祖俱往赴京师,遂以卖履为业。太祖尝见其母,母曰:‘汝儿垂涎三尺,非良相也。’” |
释义 | 形容非常贪心,极度渴望得到某物,甚至到了口水都快流出来的程度。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带有贬义色彩,表示对物质或利益的过度追求。 |
近义词 | 贪得无厌、垂涎欲滴、觊觎不已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知足常乐、淡泊名利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食物诱惑 | 看到那块蛋糕,他垂涎三尺,连口水都快掉下来了。 |
权力争夺 | 公司高层争权夺利,有人为了职位垂涎三尺。 |
物质欲望 | 他看到别人开豪车,立刻垂涎三尺,开始幻想自己也能拥有。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垂涎三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它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贪婪和欲望的批判态度。古人常说“知足者常乐”,而“垂涎三尺”则恰恰是这种观念的反面,提醒人们不要被物质和欲望牵着走。
此外,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幽默或夸张的表达中,比如在描写美食时,可以用“垂涎三尺”来形容人们对美食的渴望,既形象又有趣。
四、总结
“垂涎三尺”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明确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极度渴望。虽然它带有贬义,但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趣味性。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中文的语言魅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或语言现象,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