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手称庆什么意思解释】“额手称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经历困难或危险后,感到庆幸和喜悦的心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用手扶住额头、拍手庆祝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如释重负、喜出望外的情绪。
以下是对“额手称庆”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额手称庆 |
拼音 | é shǒu chēng qì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天下之士,莫不仰慕,而乐与之游,故能为国所用,是以人无怨言,民无疾苦,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天下大治,百姓安乐,此可谓太平盛世也。”(注:原意为“拍手称快”,后演变为“额手称庆”) |
释义 | 形容人在经历危险或困难后,感到庆幸和喜悦,常用于对事件结果的满意和欣慰。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某种幸运或转机的感叹。 |
近义词 | 喜出望外、如释重负、拍手称快 |
反义词 | 痛心疾首、悲痛欲绝、悔不当初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亲人平安归来 | “终于等到他平安回家,大家都额手称庆。” |
考试通过 | “这次考试顺利通过,我真是额手称庆。” |
项目成功 |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项目终于完成,团队成员都额手称庆。” |
危险解除 | “洪水退去,村庄恢复平静,村民们纷纷额手称庆。”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额手称庆”不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劫后余生”的重视。在古代,人们常将“灾祸”与“福报”联系在一起,认为经历过磨难之后获得的幸福更加珍贵。这种思想在许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都有体现。
此外,“额手”这一动作也富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人们在紧张后的放松与欢欣,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注意事项
- “额手称庆”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严肃或悲伤的场合使用。
- 不宜用于描述轻浮或不重要的事情,以免显得不够庄重。
五、总结
“额手称庆”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对历经波折后迎来好结果的喜悦之情。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幸存”与“希望”的珍视。在写作或交流中恰当使用该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