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为保障地下水的水质安全,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以规范地下水的监测、评价与管理。本文对“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主要内容。
一、标准概述
“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指根据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和使用功能,对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指标设定的限值,用以判断地下水是否符合特定用途(如饮用、农业、工业等)的要求。该标准由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具有法律效力。
该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监测、评估和保护工作,是地下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指标及限值
以下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规定的部分关键指标及其限值:
指标名称 | 单位 | 限值(mg/L) | 说明 |
pH值 | — | 6.5~8.5 | 表示水的酸碱度 |
溶解性总固体 | mg/L | ≤1000 | 反映水中无机盐类总量 |
高锰酸盐指数 | mg/L | ≤3.0 | 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 |
硝酸盐(以N计) | mg/L | ≤20 | 常见于农业区,过量可能致癌 |
亚硝酸盐(以N计) | mg/L | ≤1.0 | 有毒,影响人体健康 |
氰化物 | mg/L | ≤0.05 | 极毒,需严格控制 |
氟化物 | mg/L | ≤1.0 | 过高可能导致氟斑牙或骨病 |
氯化物 | mg/L | ≤250 | 反映地下水受海水或盐渍化影响 |
硫酸盐 | mg/L | ≤250 | 影响口感和管道腐蚀 |
总大肠菌群 | 个/L | ≤3 | 表示微生物污染情况 |
砷 | μg/L | ≤10 | 有毒,长期摄入可致癌症 |
铅 | μg/L | ≤10 | 重金属,危害神经系统 |
镉 | μg/L | ≤1 | 有毒,易在体内积累 |
三、分类与适用范围
根据地下水的用途,标准将水质分为五类:
- Ⅰ类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达到最高标准。
- Ⅱ类水:适用于一般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要求较高。
- Ⅲ类水:适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 Ⅳ类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但不适宜直接饮用。
- Ⅴ类水:严重污染,不能用于任何用途。
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水质指标限值,确保地下水的安全利用。
四、监测与管理
为落实地下水质量标准,各地环保部门需定期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同时,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与治理,防止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地下水造成破坏。
五、结语
“地下水质量标准”是保障地下水安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水质指标的科学设定,有助于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地下水质量的监管与治理也应不断加强,以确保人类饮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