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什么意思】“蠢蠢欲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或事物在表面平静之下,暗中准备行动的状态。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怀好意、蓄意谋事的人或组织。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蠢蠢 | 形容动作迟钝、笨拙,也指人愚笨 |
欲动 | 想要行动,但尚未开始 |
整体意思:表面上看起来不动声色,但实际上内心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行动,往往带有负面含义。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民之有欲,犹水之有流也;水之流也,虽险阻而不息;民之欲也,虽幽隐而弗止。”(虽非直接出自此句,但成语多用于类似语境)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或组织的潜在动机,常带有讽刺意味 |
例句 | “敌对势力蠢蠢欲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暗中作梗、伺机而动、跃跃欲试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举例 |
新闻报道 | 描述某个国家或组织的军事动向 |
日常交流 | 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怀疑或担忧 |
文学作品 | 塑造角色的复杂心理或情节发展 |
五、注意事项
- 语气色彩: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政策、市场等)。
- 避免滥用:若无明确的“欲动”意图,不宜随意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总结
“蠢蠢欲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表面安静下暗中策划行动的状态。它不仅具有语言表现力,还常用于表达对某种潜在威胁的警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