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竹竿全文注音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竹竿》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是一首描写女子思乡怀人、表达对故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诗作。以下为《诗经·竹竿》的全文注音版,并附有简要总结与表格分析。
一、原文及注音
《竹竿》
>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 谗言如流,莫知其恶。行与子逝,复我邦国。
注音:
原文 | 注音 |
籊籊 | dí dí |
竹竿 | zhú gān |
以钓于淇 | yǐ diào yú qí |
岂不尔思 | qǐ bù ěr sī |
远莫致之 | yuǎn mò zhì zhī |
泉源在左 | quán yuán zài zuǒ |
淇水在右 | qí shuǐ zài yòu |
女子善怀 | nǚ zǐ shàn huái |
亦各有行 | yì gè yǒu xíng |
谗言如流 | chán yán rú liú |
莫知其恶 | mò zhī qí è |
行与子逝 | xíng yǔ zǐ shì |
复我邦国 | fù wǒ bāng guó |
二、
《竹竿》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女子在异乡生活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诗中“竹竿”象征着女子的孤独与漂泊,“泉水”与“淇水”则代表故乡的自然环境,暗示她虽身处他乡,却始终心系故土。
诗中还提到“谗言如流”,暗示她在异乡可能遭遇误解或排挤,因此渴望回到自己的国家,与亲人团聚。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体现了《诗经》中常见的民歌风格。
三、诗歌结构与主题分析表
项目 | 内容 |
题目 | 《竹竿》 |
出处 | 《诗经·邶风》 |
体裁 | 四言诗 |
主题 | 思乡、怀人、漂泊、归乡 |
情感基调 | 悲凉、思念、忧郁 |
使用意象 | 竹竿、泉水、淇水、谗言 |
结构特点 | 分四段,每段四句,押韵自然 |
语言风格 | 朴实无华,富有画面感 |
作者背景 | 不详(为民间歌谣) |
诗歌意义 | 反映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与社会处境 |
四、结语
《诗经·竹竿》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研究先秦时期女性心理与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通过注音与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也能感受到古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