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匡天下的上一句是什么】“一匡天下”是一个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诸侯臣服,统一了天下,百姓至今还享受他的恩惠。
在古文或诗词中,“一匡天下”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安定国家、统一天下。那么问题来了:“一匡天下”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匡天下的上一句
根据《论语·宪问》的原文,“一匡天下”前面的句子是: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也就是说,“一匡天下”的上一句是“霸诸侯”。
成语 | 上一句 | 出处 | 含义 |
一匡天下 | 霸诸侯 | 《论语·宪问》 | 指管仲辅佐齐桓公,统一天下 |
管仲相桓公 | —— | —— | 管仲担任齐桓公的宰相 |
民到于今受其赐 | —— | —— | 百姓至今仍受益于管仲的功绩 |
文化背景补充
“一匡天下”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那些有远见、有能力、能够改变局势的人物。在古代,像管仲这样的政治家,往往被视为治国能臣的典范。
此外,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儒家对“仁政”和“贤臣辅国”的推崇,强调个人的品德与能力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
“一匡天下”的上一句是“霸诸侯”,出自《论语·宪问》,讲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安定天下的事迹。这一典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领导力与治国智慧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