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未遂是什么意思】“杀人未遂”是法律术语,指的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杀害他人的犯罪行为,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情况。与“杀人既遂”不同,“杀人未遂”强调的是犯罪行为未完成,但已构成犯罪。
一、
在刑法中,“杀人未遂”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并且已经采取了足以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但由于客观原因(如被害人反抗、他人阻止、自身失误等)未能成功致人死亡的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杀人未遂”的行为,应当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杀人未遂”与“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有明显区别:
- 犯罪预备是指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
-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 杀人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行,但因外界因素未能得逞。
二、表格对比
概念 | 定义 | 是否构成犯罪 | 是否可减轻处罚 | 与“杀人既遂”区别 |
杀人未遂 | 已着手实施杀人行为,但因客观原因未造成死亡结果 | 是 | 是 | 未致人死亡 |
犯罪预备 | 为杀人准备工具或创造条件,尚未开始实行 | 是 | 可能减轻 | 未着手实行 |
犯罪中止 |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结果发生 | 是 | 通常减轻 | 自动停止,非外部原因 |
杀人既遂 | 杀人行为已完成,且导致他人死亡 | 是 | 无减轻 | 结果发生,造成死亡 |
三、结语
“杀人未遂”虽然没有造成死亡结果,但其社会危害性仍然较大,法律对此类行为也予以严厉惩处。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刑法中对犯罪行为的分类与处理方式,增强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