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常常手不离书。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持续学习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不释卷 |
拼音 | shǒu bù shì juàn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后人引申为“手不释卷”。 |
字面意思 | 手中不放下书卷,形容一直读书。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酷爱读书、持之以恒。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称赞他人勤奋学习或表达自己对阅读的热爱。 |
二、成语故事(简要)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故事讲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原本不爱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勤奋学习,最终成为有才学的将领。他读书时总是手不离书,因此后人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三、成语应用举例
1. 他从小就手不释卷,如今已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2. 在图书馆里,总能看到他手不释卷的身影,仿佛书本是他的第二生命。
四、总结
“手不释卷”不仅是一个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它提醒我们,知识的积累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就能不断进步,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