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释义】“日薄西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人或事物接近衰亡、没落的阶段。这个成语不仅具有自然景象的描写意味,还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末期或人生的晚年。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日薄西山 |
拼音 | rì bó xī shān |
出处 | 《晋书·王献之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本义 | 太阳快落山了,光线微弱,天色渐暗。 |
引申义 | 比喻人或事物接近衰亡、没落的阶段。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或补语。 |
近义词 | 暮气沉沉、日暮途穷、气息奄奄 |
反义词 | 如日中天、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
二、成语使用场景举例
1. 形容人老去
- 例句:他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真是日薄西山,风烛残年。
2. 形容事业衰败
- 例句:这家老字号企业因管理不善,如今已是日薄西山,难以为继。
3. 形容国家或组织走向末路
- 例句:昔日辉煌的帝国,如今已日薄西山,风雨飘摇。
三、成语文化内涵
“日薄西山”不仅是一个形象的自然描写,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阳象征光明、希望与生命,而夕阳则代表结束、衰落与终结。因此,“日薄西山”常被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渲染一种悲凉、沉重的氛围。
四、注意事项
- “日薄西山”虽常用,但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搭配,避免与“如日中天”等反义词混淆。
- 此成语强调的是“即将结束”的状态,而非“已经结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日薄西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描述,它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