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朽的成语有哪些】“朽”在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事物腐烂、衰败或失去活力。虽然“朽”字本身并不常见于成语的核心部分,但一些含有“朽”的成语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使用价值。以下是对含有“朽”字的成语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
在汉语中,“朽”多用于描述事物的衰败状态,如“木朽”、“年朽”等。虽然直接以“朽”为核心的成语不多,但仍然有一些成语可以反映出“朽”的含义或相关概念。这些成语有的出自古代典籍,有的则来源于日常用语,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哲理性。
为了便于查阅和理解,本文将列出部分包含“朽”字的成语,并简要解释其含义及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类词汇。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说明 |
木已成舟 | 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 出自《后汉书》,常用作劝人接受现实 |
铁树开花 | 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突然实现 | 常用于形容奇迹或不可能之事变为可能 |
朽木不可雕 |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不可挽救 | 出自《论语·公冶长》,用于批评无用之人 |
年逾古稀 | 指年纪很大,超过七十岁 | 用于描述高龄老人 |
老当益壮 | 虽然年老,但更加有精神和力量 | 表达对老年人积极精神的赞美 |
朽骨生芽 | 比喻旧物或旧人重新焕发生机 | 多用于文学或比喻性表达 |
朽木不雕 | 与“朽木不可雕”意思相近,强调不可救药 | 常见于古代典籍或文言文中 |
三、结语
虽然含有“朽”字的成语数量有限,但它们在语言表达中仍具有独特的意义。无论是“朽木不可雕”的警示,还是“铁树开花”的奇迹,都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通过了解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丰富语言知识,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