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不回家看老人(不回家看老人违法)

发布时间:2022-07-27 16:16:03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不回家看老人,不回家看老人违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不回家看老人,不回家看老人违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值得一提的是,子女“常回家”被列入规定。

103010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或者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随军家属探亲和休假的权利。

很多市民表示,起到了道德上的引导和矫正作用;也有很多人说,不应该用法律来要挟道德,立法太苛刻。Sina.com的调查显示,55.1%的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可以督促人们多陪陪老人,体现了对老人的精神关怀。

正:孩子总要回家看看。

在新浪微博上,有网友表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生儿育女不易。父母老了,孩子却不管。这样不孝的孩子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很多网友都表示,有必要将子女经常探望父母纳入规定。

2010年11月25日,北京房山法院开庭审理了83岁老父亲起诉6个子女不赡养一案。老人们都说钱不差钱,就是孤独寂寞。只要求六个孩子每周至少回家探望一次。六个孩子在法庭上表示,不管法院判决结果如何,他们都会回家看看。市民李大爷经常读书看报。他举了上面的例子,告诉记者他非常赞成这个规定。

“以前,四五个孩子中,总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会回家陪父母。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孩子不回家父母会很孤独。而且现在很多子女都不愿意赡养父母,逃避责任,但是年迈的父母又能依靠谁呢?孝顺在中国一直是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几乎没有了,需要用法律来规范。”李大爷说。[第页]

反方:“常回家看看”很难界定。

“子女如果孝顺,回家看望父母是否需要法律规范?”“立法后,能保证孩子经常跟父母回家吗?”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李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

“常回家”无法定义。什么是“经常”?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你说“看”是什么意思?买些水果,扔家里,拿一沓钱,扔床边就走?还是和父母唠叨到半夜?这种回家的形式是否常常是老人的精神慰藉?网友“冰火两重天”表示质疑。

“你如何定义‘经常’?如果时间太短,全国有多少孩子是非法的!”林女士说,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生活工作环境也不一样。无法合法合理地给子女设定回家看望或问候老人的时间限制。

九江论坛的一位网友说:孝道存在于心,不在行。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如果你不立法,他也应该孝敬父母,赡养一生。不孝顺的人,你立法的话,也不过是在别人面前装装样子,这假东西有什么价值?没必要大费周章去立法。

父母说:让我们安心就是孝顺。

作为家长,如何看待「不经常回家」违法?昨天,记者采访了一些50岁以上的老人。

54岁的李女士住在东城,她说:“经常带爱人和孩子回家就是孝顺。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只要心里装着父母,就是孝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平平安安,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心。”

市民张先生在莞城一家公司上班。他一年只能在春节回东北老家三四天。对此,张先生的母亲刘女士表示,“今年孩子结婚后,我没有答应搬过去。首先,我无法适应生活。第二,我不想给我的孩子带来麻烦。虽然他不经常回来,但他总是给我零花钱。我觉得孩子很孝顺。”刘女士对儿子没有任何不满。

采访中,多位老人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能做到,有的不能,孩子不应该刻意去执行标准。“只要孩子努力,平平安安,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不会强迫孩子回来。”[第页]

提醒孩子多关心父母。

部门之声

市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李玉珍认为,如果你不经常回家,实际上没有必要违反法律。

“南方和北方老人的喜好肯定是不一样的。各地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尽力满足老人的要求才是孝顺,心中有父母才是孝顺。”李玉珍说,“有些孩子真的很忙,离家很远,不能经常回家陪父母,但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也算是孝顺了。”

李玉珍说,新版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意义在于提醒孩子们多关心父母,多与他们交流,不管他们有多忙。如果你太忙不能经常回家,那就多打电话。

律师的解释

指导意义大于约束力。

如果孩子经常不回家看望或问候,父母会用法律保护孩子的精神权益吗?记者在程楠电珠新苑、中信新天地等社区随机采访了10位老人。“孩子?

不过,受访老人纷纷表示,儿女不常回家是因为工作忙,并非不孝。“不可能真告到法院。”

“常回家看看”入法,意义何在?对此,广东达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洪辉说,指导意义大于实际约束力,相关法规并未说明如果违反会遭受怎样的法律责任。虽然老年人可凭此法条起诉,但因实际操作性不强,“常回家看看”入法最大的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行为。

为您推荐:

■2013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责任怎么处理

■尽了赡养义务有哪些表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