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正文

郭利春(郭利)

发布时间:2022-07-26 06:12:09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郭利春,郭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郭利总结。郭利认为,当前,新医改方案的实施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郭利春,郭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郭利总结。郭利认为,当前,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颁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构成了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为产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公园的收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不要为浮云遮望眼,虽然整体经济总量还是偏低的。郭利毫不含糊地指出:“到2009年底,生命园工业总产值为21.3亿元,总收入为31.96亿元。”不过,他也告诉记者,园区总量增长迅速,利润总额达5.5亿元,同比增长323%;R&d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175%。他认为,不仅要实现园区科技成果的创新,还要实现园区经济总量的爆发式增长。”目前,多年的坚持终于开花结果,入园项目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郭利兴奋地说道。他清楚地记得,2009年,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奥利金、万泰、博奥、宝诺公司。随着9个园区项目建设期的逐步完成,园区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北京碧水园科技有限公司。园区生物环保龙头企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8日在创业板块开始网上认购,迎来企业快速成长阶段。美国建赞计划在进入中国后的五年内,使中国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2亿美元,并计划在中长期内实现100亿美元的全球收入规模,其中30%将放在中国。养生堂万泰制药公司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2亿元。凭借自主研发的3354新型HIV重组抗原和抗体诊断试剂,取得了60%的国内市场份额,其创新产品戊肝疫苗即将上市。在生物学方面,先正达计划

……

此外,园区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爆发力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园区共有在研的国际国内开发项目146项,在国际著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66篇,园区内企业拥有400余项各种专利,自主知识产权技术67项,承担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项目25项。

2009年专利申请85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授权专利143项,授权发明专利111项,有效专利170项,注册商标59项。2009年发表科技论文27篇,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0项。

“这种创新能力优势正逐步向产业化优势方向转化,一批创新成果正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一些尖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谈到这些,郭利声音提高了八度。

如博奥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66%。扬子江海燕药业同比增长395%,2010年一季度销售16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68%。迈瑞生物医疗借纽交所上市的动力,已全面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到2010年销售收入将达到60亿人民币。[page]

海燕药业与解放军总医院签署的“北京抗体药物研发平台”启动后,将在5年内研发成功系列抗体药物,推动北京抗体药物产业规模达到50-100亿元。

新时代集团现销售收入约15亿,计划在完成生命园项目后达到50亿元销售收入。研发外包产业方面,以保诺为龙头,服务收入增长快速,园区内有多家企业计划在几年内实现数十亿元以上的服务收入。

当然,郭利也有自己的隐忧。“发展空间不足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郭利建议在生命园周边安排适当面积用于园区三期开发建设。“积极完成园区扩区规划,同时也是进一步建设和提升生命园品牌工作的过程。”

十年产业集群之路

郭利结合产业集聚理论,阐述了生命园十年产业发展轨迹。

他认为,从生命园2000年建园至2006年是企业的集中阶段。“仅是入园企业的简单叠加,其效应也只限于单个企业的层面,企业关联几乎不存在。”

据了解,生命科学园在建园时即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范围内,入园企业享受中关村优惠政策。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引导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项目入园,并对基础实施建设给与总计8000万元的贷款贴息对生命园公司进行支持。

“2007年至2009年是生命科学园高速发展的三年,产业进入集聚阶段,集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条的整合,将竞争优势提高到了产业层面,产业关联度明显提高。”

他分析,2010年以后,向产业集群发展是集中的更高层次,不仅包括主导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集中,同时涵盖了健康产业等产业链相关行业。

据了解,生命园公司在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始终遵循园区“高端生物技术的研发、中试和生产”的定位,自始至终按照专业化园区的产业定位统筹规划实施开发建设及产业要素的培养聚集。

郭利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产业支撑体系的逐步完善,将大大提升区域创新的机能,社会根植性也会慢慢得到体现,企业间存在密切的产业关联,且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生命园公司在明确的产业定位和统筹的规划目标指导下,对产业发展要素进行了深度剖析和重点建设,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采用了针对性的招商策略,以上适合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的高度集聚是生命园公司‘名利双收’的关键。

但是,郭利特别强调,十年来,生命园公司不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动,不符合园区发展目标的项目出价再高也坚决不招,如福田汽车、用友软件等大规模项目。

据了解,在10年发展过程中,与国内外大部分开发区建设以政府为主投资和参与招商管理的模式不同,生命科学园公司独立负责承担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园区招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生命园公司经营理念建设,打造“双主体经营理念”:一方面是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的主体,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园区产业服务的主体。

在此基础上,郭利指出一下阶段工作目标,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专业化产业基地,以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生态园区为目标,向“品牌化、生态化、集群化、高端化、高新化、服务化”发展,使生命科学园成为北京生物产业的增长极,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郭利表示,在现有创新集群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生物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农业、健康、医疗和环保产业集群。他们有竞争,更互相借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

“生命园不仅是北京的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我们要在中国腾飞的大背景下,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视野在学习与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融入全球的创新浪潮。”郭利直陈开放建园的必要性。

打造世界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10年来,园区“中国第一,国际一流”的愿景一直没有动摇,且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郭利指出,“世界一流”指的是“以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重大项目为依托,建成集生命科学研发中试、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企业孵化、产业聚集、风险投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

郭利认为,建设十年来,生命园能成为世界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有一定的基础。

首先,它坐落于北京智力成果最直接辐射范围内。生命园紧邻中关村高校密集区,40多所国家重点的高等院校和100多所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大量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和扩散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了解到,从起步之日起生命园企业就与高等院校保持了密切的创新联系,比如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由军科院成立、安波特基因公司起源于中科院遗传所、方正集团投资的北大国际医院。

郭利告诉记者,可以说,大家到生命园走一走,在每一家企业你都能明显感觉到他的背后都有很多家大学和院所形成紧密合作。

第二,集聚各方的创新资源。园区有一多半的研发创新中心是外商投资,如美国健赞、日本TAKARA、德国贺力氏、丹麦诺和诺德、瑞士先正达。大量归国留学人员和创业精英正不断汇聚园区。

第三,生命园已经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中心。2006年生命园正式成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园区,近几年正逐渐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技术新产品,创造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标准。

在全球经济发展逐步走向多极化,由多中心、多结点组成的全球创新网络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趋势日益突出的世界大背景下。郭利坦言,生命园要想成为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可谓任艰路远,需要不断完善园区创新创业环境。

一要进一步努力聚集国际的高端创新资源。在生命园区聚集一批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和科研机构,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领军科技人才和企业家。

二是大力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强,要立足与首都北京密集的科教资源优势,发挥产学研用的协同优势,共同推进重大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建立适宜创新的产业环境。园区探索建立有利于风险发展的机制,并逐步形成相对严格有效的风险投资项目筛选和评价机制,不断吸引全球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科技金融资本,使生命园成为全球技术创业者首选区域之一。[page]

四是培育领军型世界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生命园将成为持续引领中国的生物产业的发展领军人。

目前,中关村的生物医药产业占据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90%的份额,但在北京市各大产业中比例仍偏低。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