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正文

造谣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造谣罪)

发布时间:2022-07-24 03:52:03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造谣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造谣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造谣罪如何判决《刑法修正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造谣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造谣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造谣罪如何判决《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制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对网络谣言的行政处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103010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掷假爆炸、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威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谣言转发多少次可以判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该司法解释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根据司法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在信息网络上传播的;二是将他人在信息网络上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在信息网络上传播;另外,明知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捏造并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情节恶劣的,将被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同时,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的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昨日公布的司法解释明确,利用下列情形之一诽谤他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是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年内因诽谤、诋毁他人受到行政处罚的;4.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该司法解释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