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正文

避税与逃税的边界划定(避税与反避税)

发布时间:2022-07-21 19:12:08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避税与逃税的边界划定,避税与反避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中国避税与反避税的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避税与逃税的边界划定,避税与反避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避税与反避税的问题是什么?所谓避税,在我国一般解释为“纳税人通过合法手段减少或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分析美国联邦税收制度时也指出,合法逃税比逃税更重要。原因是国会制定的法律存在许多漏洞,允许大量收入不征税或以较低的税率征税。可见,虽然避税的前提是遵守税法,但结果将是国家税收的流失,甚至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税收公平的问题,增加税收制度的复杂性和税收征管的难度。但为什么各国往往容忍这种避税行为?

从经济角度来看,有目的、有选择地设立低税区的政策,有利于吸引资金、吸收技术,带动经济繁荣。因此,政府能够容忍的避税通常是指政府引导下的、税法控制下的避税,而不能容忍的避税则是失控的避税。因此,一个合法的政府必须不断制定反避税法规,以保护政府的税源和收入,维护健全的法律制度。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虽然避税的后果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源,但从法律的评价标准来说,法律并不认可“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它只是根据法律判断一个事件的合法性或非法性。避税是法律对法律的挑战,即以“不违法”与“合法”的法律对抗为幌子,钻税法不完善的空子。因此,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避税与反避税的对抗是一个完善法制、推进法治的过程。即纳税人有权根据法定的“不违法”和未指明的内容采取行动。同样,政府针对避税活动中的税法缺陷采取一系列对策,直至制定专门的反避税法规,这也是政府所拥有的基本权利。

同时,根据避税的动机,有法律意识的避税和反法律意识的避税。比如台湾省的避税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当避税”,一类是“不当避税”。所谓“适当避税”,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节税”或“税收筹划”的概念,即通过对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可以缴纳最低的税款。“不正当避税”是利用税法的低劣特性进行的反控制活动。目的是谋取“避税利益”,违背道德要求。所以,虽然纳税人对后者乐见其成,但税务部门还是应该通过完善税制、加强税收征管来堵住它。

(2)中国避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从主观上讲,避税活动源于人们逃避纳税义务的欲望。税负越重,这种欲望就会越强烈。因此,高税负是避税活动的诱因,而避税活动相对较低的风险和成本也刺激了避税活动的广泛实施。为了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避税是最巧妙也是最常被考虑的法律手段之一。

2.税法本身的原则性、稳定性、针对性等特点为避税提供了可能。税法原则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它涉及的具体的东西非常复杂,所以原则和具体之间是有漏洞的。就其稳定性而言,税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实际经济情况是多变的,但税法的修复需要一个过程。就税法的针对性而言,任何一种税法都有其针对性。然而,在具体应用中

所谓特别条款,一般是指税收优惠减免条款,这些条款规定的纳税义务低于一般条款规定的纳税义务。纳税人通过对现行税制的研究和利用,精心设计可以用特殊条款对待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构成避税活动。此外,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税收征管人员素质、会计制度等问题也为纳税人避税提供了机会。

(3)常见的避税方式有:1。利用税收制度中易于改变的特点进行避税。现代税制作为各国税收设计的主要标志,已经从以前的外观标准逐渐转变为现代的负担能力标准。中国目前的税制仍然保留了许多形状标准,如税收减免涉及的所有制和企业规模。这些外部特征中的一些很容易改变。通过使用这些易于更改的功能,纳税人可以实施避税。比如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实际上是民营企业,通过戴上“集体企业”的帽子来逃避纳税义务。

2.区域转移避税法。一些企业利用国内与特区地区税负差距,如在特区设立虚拟机构(或分支机构),但其经营活动或主要经营活动不在特区,而是将经营成果转移到特区的虚拟机构,从而享受税收优惠待遇,少缴税或不缴税。

3.收入转移避税法。也就是说,一般来说,所有有经济联系的企业都是分享利润或者转移利润的。在产品交换和出售的过程中,产品是按照自己的利润而不是按照市场出售和市场价格的原则进行转移的。也就是说,通过某种形式的互惠,一个企业的收入增加了,而另一个企业的收入减少了,使它们共同的税负和各自的税负最小化。此外,不同行业利用行业间不同的税率,通过合资企业达到避税的目的。

4.收入会计。这种避税方式适用于累进所得税制。在累进税率下,只要将一笔相同金额的应税收入分成几个较小的部分,就要分别缴纳税负。

5、纳税推延。即通过推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以“寻求利息”的方式进行避税。

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纳税义务如果推迟到明天或以后实现,就相当于减少该笔纳税义务的现值,这就形成了纳税人从推迟所纳税款中的利息收益。推迟纳税的一种较典型情况是:企业将本期收益推迟到下期实现——如将盈利产品推迟卖出,将亏损产品提前到本期列账,以增加下期收益减少本期收益,从而推迟部分纳税义务,借以进行避税。

此外,利用固定资产租赁、收买亏损企业进行避税,也是较常见的方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