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劳动报酬和工资的区别(劳动报酬)

2022-07-04 02:44:06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劳动报酬和工资的区别,劳动报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劳动报酬是什么意思?

劳动者报酬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使用的一个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会计期间)内,固定单位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主要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三部分:

1.货币工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由雇主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

2.实物报酬,即用人单位免费或低于成本价向劳动者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3.社会保险是指用人单位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为劳动者缴纳的失业、养老、个人、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费用。

(2)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情节轻重,判断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表现为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通过转移财产、逃匿或者能够支付劳动报酬,而不支付,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犯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要标准是本罪中的“数额较大”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拒不缴纳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或者拒不缴纳十名以上劳动者劳动报酬且累计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属于“数额较大”。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

1.致使劳动者或者其赡养人、扶养人及其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

2.对正在收复劳动报酬;的工人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的

3.工人追讨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如工人通过自杀等极端手段引起社会关注,或引发骚乱、示威等。由于拖欠许多工人的工资;

4.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3)用人单位拒绝缴纳劳动报酬?怎么办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不一定是用人单位,也不一定与其客体发生劳动关系。只要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因上述情形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但在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个人中,如包工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即使在刑事立案前其他单位或个人已为其支付了劳动报酬,也不影响追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或个人的刑事责任

由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公诉刑事案件,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报酬且数额较大的,经协商仍不支付的,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举报,由人社部进行查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以回执的方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配合。如果用人单位不参加会议或明确拒绝支付,将被视为“《刑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方法。但是,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场的除外;

2.用人单位逃匿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工资支付、账册等相关证据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当及时对劳动者进行调查询问,并积极收集相关证据,根据劳动者提供的信息证据和其他相关证据认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事实

3.企业将工程或者业务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时,单位或者个人违法招用劳动者且未缴纳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责令企业限期缴纳劳动者劳动报酬。企业有证据证明向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了劳动报酬,但该单位或者个人未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当向该单位或者个人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企业监督该单位或者个人向劳动者发放劳动报酬。

以上三种情况,如果是拒不缴纳劳动报酬的犯罪,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核实后,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再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用人单位因藏匿无法取得联系的,在本人住所和办公地点张贴支付令文书,拍照记录,归入案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