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顺序规定(遗产继承顺序)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遗产继承顺序规定,遗产继承顺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2022年的遗产继承顺序和遗产继承顺序的分布
1.我们首先要看死者是否有遗嘱。有遗嘱的,应当按照遗嘱执行。
2.如果没有遗嘱,应该确定谁可以做继承人。继承人分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其中配偶,不分性别,有平等的继承权;子女,包括有抚养关系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包括兄弟姐妹,包括有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且不分男女继承权平等;爷爷奶奶俗称外公外婆。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第一顺序没有继承人,则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继承和分配
(1)法定原则
法定继承分配原则是指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法定继承中应分得遗产份额的基本标准。103010第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了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同一顺序继承人的份额一般应当相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当平均分配遗产。本法所称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形。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平等。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一)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只有当继承人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时,才能在遗产分配中得到照顾,而一旦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应该得到照顾。
(2)将遗产分配给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时,可以多分,而不是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抚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应当进行无分或少分遗产分割,这是继承法权利义务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符合下列条件的继承人不得分割或者分割遗产:继承人有能力、有条件赡养的;未能支持;继承人可以协商同意,平分。
(二)遗嘱分配
继承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后,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才能办理遗嘱继承:
1.没有遗留支持协议。遗嘱继承的效力高于法定继承,但低于遗赠扶养协议。因此,只有在没有遗赠扶养协议或者遗赠扶养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或者虽然遗赠扶养协议有效,但是遗赠扶养协议中未涉及的部分可以继承。
2.被继承人的遗嘱合法有效。首先,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其次,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因为只有合法的遗嘱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3.立遗嘱人没有丧失或者放弃继承权,也没有先于立遗嘱人死亡。继承人必须具备继承资格。或者遗嘱丧失继承权的,继承人不再具有继承资格,遗嘱继承
遗赠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既要符合法律行为的一般要求,又要符合继承法的特殊规定。有效的遗赠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立遗嘱时,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2.遗嘱应当真实、自愿、合法,遗嘱人有权处分财产。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3.遗嘱生效时,受遗赠人必须存在,不能死亡。
为使遗赠具有预期的法律效力,受遗赠人必须在知道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否则视为放弃。
(2)继承公证的收费标准是什么?1.受益金额不足20万元的,继承公证收费标准不超过1.2%;
2.受益金额超过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继承公证费不超过1%;
3.其他标准。
003010第1条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维护公证处和申请公证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公证处收费行为,根据有关公证和价格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七条
公证处向申请人提供公证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下列费用,由申请人另行支付:
(一)鉴定费和评估费;
(二)公证书复印费;
(三)公证处办理公证所需的前往外地(省外)的差旅费;
(4)当事人因举证困难等原因委托公证处调查的相关费用。
(三)继承注意事项(一)期限限制
立遗嘱是公民的私权行为,表现为公民对个人财产的自由处分。公民可以在遗嘱中自主决定继承人,继承人可以是其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国家、集体或其他公民(这种遗嘱在法律上称为遗赠)。当然,继承人有权遵循遗嘱。
然而,遗嘱何时生效,遗产承受人什么时候可以接受或放弃遗产?会不会过了一段时间,就不能接受遗产了?生活当中,不少人都对此存有疑问。
对于一个形式上完备,内容确定的遗嘱在遗嘱人死亡时生效。但遗嘱生效后,并不表明遗产承受人在任何时候均可不受阻碍地行使其继承权利。
遗嘱继承在本质上是财产所有权的流转,所以遗嘱继承的效力会受到财产所有权效力的影响。为了促进财产流转,充分利用财产,不让财产承受人躺在权利上睡觉,国家对遗产承受人继承权利的保护期限作了一定的规制,表现在:
第一,对受遗赠人接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民法典》第1124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二,对继承权受到侵害请求法院保护的期限作了规制。《民法典》第188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3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也即,如果受遗赠人在法定时间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其继承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如果遗产承受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继承权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间起诉,就丧失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
(二)权利放弃
继承权作为一项权利,继承人有放弃的自由。然而,一项放弃继承权的表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被认为有效?
首先,必需是继承人本人作出放弃的表示,他人包括继承人的监护人都无权放弃。
其次,继承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放弃继承权须在特定时间作出。《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表示。遗产分割后,遗产已经变成继承人的财产,此时放弃的是所有权而不是继承权。
第四,继承人放弃继承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比如,放弃继承权致使其不能履行法定的抚养、扶养、赡养义务,或其他债务履行的,放弃无效。
第五,放弃继承权须以法定方式作出。在诉讼前放弃的,须以书面方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用口头表示,本人承认,或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当认为有效;在诉讼中,继承人口头向法院表示放弃的,继承人在笔录中签名,该放弃也有效。
继承人放弃继承后翻悔的,须在遗产处理前提出,并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承认。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5l和5t有什么区别】在选购手机、汽车或其他设备时,常常会看到“5L”和“5T”这样的型号名称。很多人对这两...浏览全文>>
-
【5km世界纪录】在长跑领域,5公里(5km)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中距离赛事,广泛应用于业余跑者和专业运动员之间...浏览全文>>
-
【5kg哑铃能练肌肉吗】5kg哑铃能练肌肉吗在健身领域,很多人对“小重量”是否能有效锻炼肌肉存在疑问。尤其是...浏览全文>>
-
【5kg哑铃能不能练肌肉】很多人在开始健身时,会问“5kg哑铃能不能练肌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多...浏览全文>>
-
【5kg是多少斤大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重量单位进行换算,尤其是在购买大米、粮食等商品时。常见的...浏览全文>>
-
【5kg到底是多少斤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公斤”和“斤”这两个单位,尤其是在购物、称重或烹饪时...浏览全文>>
-
【5G有什么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5G网络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对5G还比较陌生,甚至不清楚它到底...浏览全文>>
-
【5g有多快】随着5G网络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新技术的速度和性能。5G不仅带来了更快的网速,...浏览全文>>
-
【431开头的身份证是哪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身份证号码,而身份证号码的前几位数字往往代表着...浏览全文>>
-
【431金融综合包括哪些】“431金融综合”是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科目代码,通常用于中国高校的金...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