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近亲属的范围包括哪些(近亲属)

2022-06-15 22:32:12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近亲属的范围包括哪些,近亲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近亲属?1号的范围是什么?根据近亲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民法典》第一部分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孙子女。

2.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性、兄弟姐妹。

3.根据近亲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的司法解释,行政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

(2)近亲属禁止结婚的情形有哪些?1.近亲(或亲属关系)是指三代以内共同的血缘关系。如果他们彼此结婚,这被称为近亲结婚。他们有太多相似的遗传因子,以至于后代无法从中产生变异,有害基因遗传给后代。

2.中国禁止结婚的血亲范围可以分为两类:

(1)真血亲。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孙子女是指曾祖父母、曾祖父母、曾孙、曾孙之间我国第六条第四款《婚姻登记条例》规定,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2)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叔侄辈、姑侄辈、叔侄辈、经侄辈。

(3)杀人罪是否需要亲属赔偿?1.如果凶手是未成年人,需要其监护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赔偿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减轻或从轻处罚。

2.如果凶手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亲属在法律上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可以自愿主动帮助其承担民事赔偿,有利于对犯罪嫌疑人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刑事案件中亲属的证言是否有效?

103010第四十八条规定,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机关往往会找犯罪嫌疑人的亲属了解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只有亲属知道情况。亲属的证言当然具有证据的效力。有人说,“亲属的证言法律效力比别人的低。”这种说法没有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亲属的证词与其他证据一致,所以我们相信他们亲属的证词。如果别人的证词与其他证据一致,就相信别人的。只有证词,没有其他证据支持,无论证人是否是嫌疑人的亲属,都没有证据效力。证词必须与案件相关。例如,一名男子被指控犯有抢劫罪。被告母亲说:“这孩子从小就听话,不打架,不说脏话。抢劫的不可能是他。”这样的话没有证据效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