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一文带你领略宋代“五大名窑“)

发布时间:2022-08-30 09:20:06编辑:来源:

大家好,小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一文带你领略宋代“五大名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从土壤中创造了许多种精美的瓷器,其中——年的宋代“五大名窑”是讨论最多的话题。

2、 “五大名窑”是什么,为什么这五个“五大名窑”分别叫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3、 五大名窑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古籍——《宣德鼎彝谱》中。据记载,内府珍贵瓷器有柴、汝、关、葛、钧、丁等窑口。

4、 民国时期许知衡《饮流斋说瓷》也延续了这种说法:“宋代最著名的有五首,所谓柴、儒、关、戈、丁是也。有窑也是很可贵的。”

5、 “木”,当然是木窑。据说这是五代以后周世宗柴荣制造的第一件瓷器。

6、 至今未发现木窑遗址,也不知道宋代是否仍有生产,也没有可靠的器物流传。

7、 因为太过神秘冷峻,被后人移出了宋代名窑。

8、 最后剩下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就成了我们所熟悉的“五大名窑”。

9、 官窑是为皇权而存在的。

10、 官窑青釉方形花盆-宋代

1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12、 南宋青瓷串纹穿耳壶

13、 先说官窑。

14、 官窑,分广义和狭义。

15、 广义来说,就是给皇室做瓷器的窑口;狭义的“官窑”是指宋代建造的官窑。

16、 我们知道,宋代是中国陶瓷工业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甚至可以称之为“黄金时代”。

17、 这一时期,大型瓷窑遍布中国各地,如定窑、磁州窑、当阳峪窑、汝州窑、登封窑、宝丰窑、禹州窑、耀州窑、介休窑等等。

18、 宋代窑虽多,但相互间并不封闭。

19、 他们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模仿,而一些窑的主流品种是非常一致的。慢慢的,他们就形成了窑系,遍布全国。

20、 到了宋代,朝廷就从这些窑系和工厂中挑选和接受贡品。著名的越窑和窑址曾向皇室进贡。

21、 比如宋徽宗曾经有一本书《大观茶论》,哪个茶碗好?

22、 他说建窑最好,“玉不琢,不成器”,兔毛越长越好。

23、 然而,虽然他说好,但一眨眼的功夫,他就觉得没有足够的瓷器可以致敬了。

24、 尤其是,每当惠宗的艺术热情迸发时,这些需求都跟不上。

25、 于是,在他的批准下,朝廷设立了官窑。

26、 官窑专供皇室,决定了它的强烈特色。

27、 你什么意思?

28、 其他各大窑或窑可以模仿借鉴,官窑不行。

29、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皇室使用的有缺陷的官窑一般都要处理掉,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明清。

30、 公元1127年,汴京城破,“秦晖两案”被俘,中原故土彻底失守。

31、 王南下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王朝。

32、 金朝占领北方大片领土后,对民间制瓷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毁灭性的。北方的窑厂很快恢复生产,一些制瓷技术在金代继续发展。

33、 汴京(开封)官窑随朝廷迁至秀内寺、蛟潭下(杭州)。

34、 后来人们习惯把迁都前的北宋官窑称为“旧官”,迁都后的南宋官窑称为“新官”。

35、 今天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官窑,大多是南宋的“新官”,北宋的“旧官”遗迹尚未发现。

36、 有些人曾经怀疑它是否存在。南宋顾《负喧杂录》年在汴京谈官窑时说:郑和年间(1111-1118),京师建御窑,名曰‘官窑’。

37、 据记载,惠宗统治时期,汴京城有一座官窑。

38、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位官员

39、 恭喜你,如果以上某一项说明你欣赏哥窑之美,你应该是民国古陶瓷鉴定家孙应洲先生。他称赞哥窑:“光泽如人脸上的汗,润泽如酥”。

40、 没错,哥窑的显著特点就是“开”。

41、 如果放大仔细看,会发现哥窑瓷器表面的开纹自然朴实无华,与鲜艳的釉面形成更大的色彩。

42、 哥窑瓷器有不同的颜色。淡黄瓷如金线,黑瓷如铁线。两者交织,故称“金线”。

43、 其实这种烧制本来就是釉的缺陷,只是工匠们巧妙运用,变成了釉彩装饰。

44、 显然,制作哥窑的工匠们非常欣赏“丧之美”。

45、 哥窑青釉穿耳瓶及其细节

46、 故宫博物院藏品

47、 格吴耀族Xi

48、 上海博物馆藏品

49、 独特的开膜方式使哥窑易于辨认,但其年代和产地却是近百年来学术界的未解之谜。

50、 当初葛瑶进入人们视野,是清宫正宗老藏的身份。

51、 因此,哥窑瓷也被学术界称为“代代相传的哥窑”。

52、 目前传世哥窑瓷器的主要收藏地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约15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58件)、上海博物馆(15件)。

53、 哥窑青釉菊花盘

54、 故宫博物院藏品

55、 博物馆收藏的古哥窑来源非常复杂,年代和窑口不详。

56、 90年代,考古学家仅根据历史资料和少量非年代资料推测葛窑的起源和年代。自然,有不同的意见。

57、 关于哥窑的起源,有“杭州说”、“龙泉说”、“景德镇说”、“北方说”等。各方学者互斗。

58、 近年来有学者推断产地应在杭州凤凰山附近,但年代至今不明。

59、 总之,哥窑现在是五大名窑中被质疑最多的一个。

60、 丁窑,我有我的精彩

61、 武定窑白釉塔罐

62、 定窑是“五大名窑”中最不寻常的。

63、 是——。

64、 唯一的白瓷!

65、 唯一不开膜的!

66、 唯一以纹饰著称的!

67、 唯一一个坚持实用性的!

68、 唯一一个有明确开火日期和地点的.

69、 这些个性决定了定窑在“五大名窑”中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和风格。

70、 定窑的上限大概在唐代。

71、 从晚唐到五代,定窑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质量成倍提高。

72、 当时有一个名窑叫兴窑,“南青北白”,指的就是兴窑的白瓷。

73、 唐末,邢窑衰落,此时定窑刚刚开始腾飞。

74、 唐代-兴窑梅瓶

75、 宋定窑白釉花口碗

76、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77、 到了北宋,定窑产量大增,又因其品质优良,销路好,许多窑都生产仿定窑产品,形成了庞大的白瓷窑系。

78、 熟悉定窑瓷器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唐瓷和宋瓷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79、 唐代白瓷,白中带青;在宋代,白瓷是白色和黄色。

80、 有人觉得配方变了,其实不是!

81、 其实燃料已经变了。

82、 唐代烧柴,宋代烧煤(宋代定窑窑址遗留的大量炉渣证实了这一点)。燃煤过程中火源会形成氧化,烧制后釉面颜色变黄。

83、 无论是青黄,定窑的基本色调都是白色。

84、 这种“坚持本色”的性格决定了定窑的命运。

85、 北宋-定窑白釉牡丹纹捧壶

86、 北宋后期,宋廷以“定州白瓷太烂不能用”的莫须有罪名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汝州造青窑器”。

87、 定窑淡出宫廷,暂时藏身于名瓷。

88、 废弃的定窑并没有衰落。宋朝安全后,继续供奉金元,历久弥新。这也是定窑的关键原因

89、 为什么汝瓷如此有价值?

90、 我们先来看汝窑的成就之路。

91、 宋代汝窑分为官窑和民窑。

92、 官窑一般称为“汝窑”,汝州窑民窑则以“窑名”为原则。

93、 汝州的沿河店、扎花沟、任村是北宋著名的北方青瓷窑,多以雕花、版画装饰。

94、 此外,一个是宝丰窑,位于河南宝丰梁青寺。

95、 但宝丰窑不仅生产汝瓷,而且产品种类繁多。考古资料显示,有青瓷、黑瓷、白瓷、三彩釉陶等。

96、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汝窑为首席窑”或者说汝窑在宋代青瓷中排名第一,指的是汝官瓷,而不是汝州窑。(宋代以后文献中的“汝窑”几乎都是指汝官窑。)

97、 你的官窑,明明是专门给朝廷做御用瓷器的窑厂。

98、 它存在的时间很短。

99、 从宋哲宗北部的元佑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的崇宁五年(1106年),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

100、 产量不大,产品也不多,所以在南宋初期“尤为罕见”。

101、 有人做过统计,世界上能收藏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到10家,而这些博物馆中汝窑传世文物的总数不到70件。

102、 因此,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有了“虽有万贯,不如汝瓷”的美誉。

103、 当然,汝窑瓷器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世所罕见,还在于其工艺精湛,釉色多变。

104、 这个窑很好认,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胎香灰,胎很薄,透过薄釉能看到粉红色;

105、 其次,釉色是天蓝色,但这种蓝色不好控制,不同的器物会有不同的深浅。所谓轻者如青天,谓之“湛蓝”;深似雨,晴云破,谓之“天蓝”。

106、 可以比较以下几组:

107、 河南博物馆藏品

108、 大英博物馆收藏

109、 故宫

110、 藏窑中的三脚坛子承板

111、 这些藏品中的传世品,在底色相近的情况下,一眼就能分辨出色差。

112、 这是胚和釉。

113、 汝窑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成功汝窑的釉面往往覆盖着细密的花纹,像鱼鳞或冰裂纹。

114、 窑中莲花形暖碗

115、 可以看到明显的开口。

116、 本来瓷器的釉面出现纹路就是一种瑕疵。

117、 在瓷器烧制过程中,胎和釉的膨胀系数是不同的。当胎的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时,就会出现冰裂。

118、 古代人用这种冰裂作为装饰,这一特点为人们所称道。

119、 汝三成祖盘

120、 北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21、 也许正是因为汝瓷高超的技艺,他受到了北宋朝廷的赏识。

122、 北宋后期,汝窑御器烧制时釉料中使用了珍贵的玛瑙,使汝窑瓷器如脂,面如玉,工艺越来越精湛。

123、 汝窑最好也不奇怪。

124、 钧窑才会如此辉煌。

125、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菱形花盆

126、 世界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钧瓷。

127、 所以有:“钧瓷不正,窑子无双”!

128、 “窑变”无疑是钧瓷的奇葩,“视天而定”的不确定性让钧瓷有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129、 钧瓷中的色彩绚烂如小彩虹,我们祖先的色彩审美从未如此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和冒险家。

130、 这是釉的功德,火的辉煌,但说到底还是人类的追求。

131、 北宋末年的钧瓷

132、 钧窑为什么能变出这么多颜色?

133、 一切皆因其窑釉。

134、 窑变釉,广义上还是青瓷,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铁。但与普通青瓷不同的是,除了铁之外,还添加了铜、钛、锡、磷等元素。

135、 所以入窑后自然变化,也就是窑变。

136、 钧窑的主色调有两种:一种是红色,一种是bl

137、 单音方面,还是红蓝。

138、 红色调的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铜,蓝色调的是氧化铁。

139、 除了窑变之外,钧窑的造型和肌理都遵循规则对称的原则。

140、 尤其是官窑,无论大小,都讲究对称之美,规整对称,大气典雅。

141、 到了明清时期,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烧制,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窑变了,但是每一个窑变还是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142、 所谓:“一窑生一窑活。”

143、 也许,无法控制的,就是它的魅力!

144、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们,Nicha.com将继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叶知识。

以上就是【】相关内容。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