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评测斯柯达新明锐1.4TSI怎么样及斯柯达新明锐1.4TSI的配置如何

2022-06-24 07:48:02 来源: 用户: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紧凑经济型轿车市场热闹非凡。在高尔夫7、福克斯、凌派等热门车型热度未减的情况下,马自达3昂克赛拉、全新卡罗拉、雷凌以及全新明锐扎堆上市,并且均以全新产品抢占市场,消费者可选择的空间丰富许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

大众集团很早就看准时机,迅速铺设全新的MQB平台,从高尔夫7、奥迪A3到现在全新明锐,仅半年时间,就推出三款全新车型,实力可见一斑。在速腾并未进行换代的情况下,全新明锐成为目前国产MQB平台唯一的三厢车型。我曾经体验过同属MQB平台的奥迪A3和高尔夫7,对于全新明锐有着蛮高的期待。

2.车型由来

【1959-1971年间的Octavia轿车】

Octavia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是斯柯达推出的一款小型家用车,但这与斯柯达目前生产的Octavia并没有血缘关系,仅是沿用其名称而已。

【1996年第一代Octavia,当时进口国内销售,译名为欧雅】

第一代Octavia诞生于1996年,是大众收购斯柯达以后生产的第一款车型。这代Octavia基于大众PQ34平台而来,与第一代奥迪A3、第四代高尔夫、捷达等车型共享平台,整体设计更趋向于德国风味,而五门三厢掀背的布局,成为Octavia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可靠的质量,Octavia在欧洲市场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同期在售的捷达。第一代Octavia曾少量引入国内销售,当时译名为欧雅,但由于斯柯达品牌知名度不高和进口售价偏高的问题,销售表现一般。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我们至今仍能在国内看到Octavia欧雅的身影。

【2004年推出的第二代Octavia,2006年引入国产销售,并正式定名为明锐】

第二代Octavia在2004年推出,由当时大众设计中心负责人ThomasIngenlath亲自操刀设计,经大众PQ35平台打造的第二代Octavia,在延续上代车型设计理念的同时,Octavia拥有更多个性鲜明的元素,形成独立的设计风格。2006年,第二代Octavia落户在上海,由上海大众合资生产,并且正式定名为明锐。随后,上海大众还引入国产明锐RS性能版本,全面满足消费者所需。

【2013年推出的第三代Octavia明锐】

第三代Octavia由捷克设计师JozefKaban负责设计,于2012年12月在捷克波利斯拉夫的斯柯达博物馆首次亮相。新一代Octavia重新塑造其家用车的形象,借助大众全新的MQB平台,从技术和设计方面都将有较大革新空间。2014年5月,新一代Octavia明锐正式在国内上市,售价11.99~17.99万元。

3.外形观感

新明锐的外形设计更趋于干练,相对前款车型看起来要精神许多。由于同样借鉴MissionL概念车的设计语言,所以让明锐和昕锐有很多相似的元素,特别是尾灯部分,相近的造型容易令人混淆。尽管如此,全新明锐的外形仍保持着应有的沉稳,锐利紧致的身型,渗透出动感的气息。和目前年轻派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丰田雷凌相比,全新明锐要相对成熟一些。

4.尺寸级别

新明锐的车身尺寸有了显著增长,身材要稍胖些。长度增加90mm,宽度增加45mm,轴距增加108mm,整车尺寸在同级别车型里处于主流水准。由于采用更多轻量化材料,新明锐的车重比上代车型减轻102kg,对车辆燃油经济性以及动态表现会有一定帮助。

5.外形细节品味

现场供拍摄的1.4T车型均配备氙气大灯、大灯清洗和LED日间行车灯,但这并非标配装备,而是属于高配车型的选装装备。高配车型仍标配卤素前大灯。

前脸进气格栅黑色烤漆和镀铬的竖条设计蛮有质感,和大灯内部饰条设计相互呼应。

天窗面积相当大,其余金属车顶也采用全黑涂装,这是相当年轻、现代的处理手法。

中高配车型采用16寸邓禄普ENASAVE节能型轮胎。

全新明锐仍保留实用的三厢掀背设计,日常载物要优于一般三厢车型。

尾灯标配C型的LED灯带尾灯,表面平实但夜间识别率蛮高。

前后12向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和自动泊车系统属于选装装备,高配车型只标配普通后倒车雷达。

前门把手带有无匙进入感应装置,无匙进入和一键启动功能只在顶配车型出现,高配车型可选装。

6.动力系统

上代明锐有丰富的发动机可供选择,包括1.4T、1.6L、1.8T、2.0L和2.0T共计五款。新明锐则缩减至只有1.6L和1.4T两款发动机,但换装到EA211系列发动机后,在轻量化和节能减排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并且可用93号汽油。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81kW/5800rpm,最大扭矩为155Nm/3800rpm,相对前款1.6L发动机在功率上有提升。1.4T发动机采用高功率调校,与高尔夫71.4T顶配车型一致,最大功率110kW/5000rpm,最大扭矩250Nm/1750-3000rpm,扭矩数据特别出众。两款发动机在账面数据上,都紧凑型轿车阵营的上游。

变速箱仍是大众集团的老搭档,1.6L车型有5速手动和6速Tiptronic自动变速箱,1.4T车型则有5速手动和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

7.场地试驾体验

这次试驾设置在场地内,以桩桶摆设的小赛道体验为主,并且体验时间仅有10分钟,对车辆评价有局限性。好在此前我们已接触过高尔夫7的顶配车型,对这台1.4T发动机的动力特性有清晰印象。全新明锐1.4T车型有着同样的调校,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的输出点一致,发动机从1750转附近开始,就能达到250Nm的峰值扭矩输出,动力储备充沛。由于明锐和高尔夫7体重相近,可获得的加速感觉同样爽快,油门响应迅速。7速DSG变速箱很愿意降低挡位,来获取更佳的冲刺感,应付日常用车路况以及满载用车需求,我认为这套动力组合绰绰有余。

赛道当中的低速路段,我特意尝试变化蠕动前进的速度,这套变速箱在低速行驶时,1、2挡间切换的顿挫和抖动感并不明显,动力衔接仍算顺畅,相对上代车型而言,新明锐在低速路段行进要舒服不少。

全新明锐车型偏向于家用定位,转向的质感要偏向舒适,回馈力度适中。通过连续低速弯道的时候,车辆姿态很好把握,日常驾驶感肯定是轻松务实的类型。在中高速弯道,扭力梁后悬挂并没有拖慢行驶节奏,底盘整体感很好,车辆循迹性得到保证,扭力梁相比独立悬挂的劣势只有在颠簸不平的弯路上才会凸显。操控风格方面,明锐在过弯时谈不上有多少乐趣,但稳健的姿态能给予驾驶者足够踏实的感觉。关于新明锐更“真实”的驾驶和行车表现,在实际道路上我们分别体验。

8.日常市区道路体验

我们在市区体验的是1.6L自动挡车型,选装了氙气前大灯、倒车影像以及自动泊车系统。或许不少人觉得,这台1.6L发动机的账面并没有大幅度的数据增长,更像是象征性地调整一下参数,实际动力表现应该没有什么改善。而其实全新这套动力组合比以往1.6L的搭配要爽快许多,特别是低扭方面有着明显的改善。我们载着三人和尾厢部分行李,穿梭在城市街道中,并不会给这台明锐带来乏力感,绿灯起步依然能轻而易举地夺得头位。6速自动变速箱效率虽然不及7速双离合车型,但更柔和的换挡动作,换来顺畅、舒适的动力输出节奏,在城市里面行驶的适应性很好,特别是低速1、2挡间行车,这套6速自动变速箱表现要比7速双离合车型稍好。在60-80km/h之间的常用速度段,动力输出很好掌握,在80km/h以上进行二次加速,这套1.6的动力组合才会显得些许乏力,前进的节奏要放慢一点。

全新明锐从前款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挂更换成现款的扭力梁半独立后悬挂,在铺装路面较好的城市路面,这套新的悬挂组合并不会给车厢驾乘人员带来什么不适,处理起伏路面很干脆,迅速地稳住车身,能给车厢成员充足的安稳感。另外,前后悬挂的整体感很强,高速巡航行驶,车辆贴服性很好,即便车速达到140km/h以上,速度感并不明显,方向盘和底盘的稳定程度能给驾驶者足够的信心,车内乘客如果不留意速度表的话,根本不会察觉车速会那么快。

不过,在遇到坑洼路面较多的路段,明锐这套悬挂就会给车厢乘客带来不适。这段路面的沙井盖和起伏路面较多,偶尔会有些路面破损和裂痕,对悬挂的考验不少。前悬挂对这些路面不平的处理还算得体,传到驾驶者身上的震动并不多,车厢舒适的氛围并没有被打破。但后悬挂的短板在遇到这段坑洼路面,特别是沙井盖,车身跳动会明显许多,吸收路面不平的动作很生硬,乘客会很直观地感受到路面的情况。前、后排乘客在舒适性待遇方面存在着差异,后排受后悬挂的影响会更多些,坑洼路面带来的震动很影响后排乘客的心情。同为MQB平台,同样采用后半独立悬挂的高尔夫7,乘坐舒适性则和全新明锐截然不同,对琐碎的震动处理相对细腻,遇到坑洼路面车身的跳动没那么明显,行车的高级感要优于全新明锐。看来明锐在调校方面,仍需要多下点功夫。

9.自动泊车系统体验

新明锐的自动泊车系统和12探头前后倒车雷达属于选装配置,倒车影像系统则需要和导航系统一同选装(在同一选装包内)。这套自动泊车系统支持侧方车位和垂直车位停泊,系统识别车位能力较高,能轻松找到合适停泊的车位。寻找到合适车位后,驾驶者只需要控制刹车踏板和挡位,即可完成车辆停靠,整个停泊过程非常流畅。自动泊车不是什么新事物,但在A级车中确实还比较少有,这是很多女性或新手选车值得注意的。

10.乘坐舒适性

试驾场地的路面平整性很好,只是偶尔有些许小坑洼,明锐悬挂处理这些路面颠簸显得很从容,乘坐舒适性表现挺好,能传递到车内的震动所剩无几,底盘质感相当出色。通过人为设置的颠簸路面障碍时,后悬挂处理连续起伏路面显得生硬,路面震动传入车厢较明显,但仍属于可接受范围内。有关更多路面的滤震以及静音表现,还要等到日后进行全面道路试驾才能作结论。

11.车厢氛围与做工用料

【米色内饰】

【灰色内饰】

新明锐的内饰风格没有任何惊喜,只是在大众家族布局的大方向之下,对空调出风口等细节做一点点创新。车厢有灰色和米色两款不同内饰配色,逸致版车型仅配备灰色内饰,其余版本则标配米色内饰,可选装灰色内饰。从观感上看,灰色内饰会稍好看些,米色内饰更贴合家居风格,各有特色。

12.驾驶区细节

方向盘造型显得平实一些,但上手质感倒是不错。

全新明锐的内饰设计和高尔夫7很相近,中控台同样用上爱沾指纹的钢琴烤漆面板,视觉效果相当不错,但需要勤清洁才能保持靓丽的效果。中控功能分区明确,上部分控制车载多媒体资讯系统,下部分控制空调系统,很容易上手。拍摄当天烈日当空,车内各功能按键指示灯以及中控台触控屏幕内容仍清晰可见,内饰面板没有出现影响驾驶视野的反光现象,内饰的整体友好度表现不错。

仪表盘布局和高尔夫7一致,仅仅是刻度部分更换斯柯达专用的字体样式。

自动变速箱排挡杆顶部有两种名称标识,7速双离合版本印有“DSG”,而6速自动版本则印有“SKODA”。

灯光和雨刮控制拨杆外延都有钢琴烤漆点缀,触感和观感的效果都挺好。

门板和排挡杆附近的桃木纹理饰板能提升质感,特别是门把手与饰板融为一体的造型,观感很不错。

中央手套箱和座椅皮质包裹质感不错,缝线均匀,很显精致。

13.驾驶区装备

中控触控屏幕分辨率仍偏低,颗粒感明显,相对于靓丽的造型而言,会显得不太协调。AUX和USB接口在设置在挡杆前方,而CD和SD接口设置在副驾手套箱内,不但占用到部分储物空间,而且使用不便。

门锁、胎压检测、车身稳定系统、自动泊车、泊车辅助等功能按钮均设置在排挡杆前方,发动机启停系统并没有在新明锐上出现。

MQB平台所拥有的科技配置并没有如期出现,ACC和车道辅助缺席于选配单上,这表明了明锐定位低于高尔夫的事实。

无匙启动按键设置在原来钥匙孔的位置,需要时间适应。

全系采用机械式手刹设计。中央手套箱容积偏小,带有后排出风口车型,手套箱拥有空调冷风降温功能。

全景天窗面积宽广,可覆盖到后排乘客,车厢阳光摄入能力充足,充满阳光的车厢能带来好心情。

14.前排座椅与空间

座椅共有四种不同材质搭配,分别是织物、织物与真皮镶嵌、真皮、真皮打孔,配色则是有米色和灰色两种。座椅的填充物料软硬适中,承托力足够,我(身高182cm)坐起来感觉蛮舒服的。在空间方面,我将座椅调至最低的状态,头部约有5cm的空间剩余,视野足够开阔。横向空间表现处于同级别车型主流水平,和高尔夫7表现类似。

15.后排座椅与空间

后排座椅的软硬程度和前排相近,座椅靠背角度合适,坐起来感觉同样舒服。而纵向空间则表现一般,刚好足够我腿部伸展,座垫长度稍嫌短了些,对大腿承托力显得不足。座椅的后排可翻倒式设计能提升尾厢的利用率,比普通三厢车装载能力要有所提升。

16.储物空间

车厢内的储物空间并不充裕,日常使用基本能应付。前排门板上面的储物格能容纳一瓶饮料和少量零散物品。

空调控制区下方有小型储物格,可安置停车卡和零钱,AUX和USB接口也设置在这里。

手刹旁边有两个杯架,而中央手套箱大概能容纳两瓶铝罐可乐。

副驾手套箱容积一般,后排门板储物空间同样不宽裕,放入一瓶矿泉水后空间所剩无几。

后排中央手枕有两个杯架,并且可调节间隔距离,以便容纳不同大小的饮料瓶。

17.尾厢实用性

相比普通三厢车型,明锐的尾厢采用掀背设计,在空间利用率上得到不少提升。明锐尾厢的标准容积已经达到590升,而在翻倒后排座椅后,尾厢容积则达到1580升,非常可观。像电冰箱这样大件的物品,可以通过翻倒后排座椅轻松吞下。三厢掀背要比普通三厢,甚至两厢车型更能兼顾多功能家用用途,并且不会破坏三厢车型线条,是个很好的设计,也是明锐在A级车市场中最大的独有卖点。

18.安全性

在欧洲E-NCAP碰撞测试当中,全新明锐获得5星高分的成绩,其中成人和儿童保护得分较高,而行人保护和安全驾驶辅助则中规中矩。新明锐全系标配前排双安全气囊,1.6L高配和1.4T中配车型增配前排侧安全气囊,1.4T顶配车型增配侧面头部安全气帘。

国产明锐还引入了MCB多重碰撞预防系统,结合ESP车身稳定系统,除了能提升车辆行驶稳定性以外,MCB系统还能在识别首次碰撞后,对车辆行驶姿态进行干预,防止后续连续碰撞的发生。这套MCB系统,除去1.6L手动版本外,均有配备。

19.价格和购买建议

全新明锐共有两种排量共10款车型,1.6L车型售价区间为11.99~15.19万,共6款车型,1.4T车型售价区间为15.19~17.99万,共4款车型。除了两款1.6L低配手动车型没有ESP车身稳定系统外,其余车型均标配。1.6L车型,建议购买售价为14.19万的手自动一体逸杰版,这配置和手自动一体逸致版相差5000元,但能获得后排出风口、带制冷功能的手套箱、8喇叭音响、半真皮座椅、定速巡航、后倒车雷达等实用设备,外形装饰部分同样更为靓丽,性价比会稍高些。

而1.4T车型起步价为15.19万,适合对动力和配置要求稍高的消费者。售价为15.29万的1.4T手动逸俊版标配全景天窗、侧安全气帘、后排出风口、真皮座椅、后倒车雷达、多功能行车电脑、蓝牙手机系统,8喇叭音响、带制冷功能的手套箱等实用性设备,配置比较齐全,也是同级中少有配置水平较高的手动挡车型。如果你有自动挡需求的话,则需要再花费多1.4万去选择DSG变速箱。

全新明锐整体售价与同样出身于MQB平台的高尔夫7相当,1.4T发动机高功率调校让明锐性能数据优于高尔夫7低配版本,但在配置部分并没有优势。

20.新车评网结论

优点:

高功率1.4TSI发动机动力充沛;

7速双离合变速箱低速蠕动顿挫感得到改善;

悬挂在舒适与稳健操控之间兼顾良好;

三厢掀背设计,尾厢空间利用率胜过一般三厢或两厢车;

转向质感舒适,回馈力度适中;

中控台功能按键布局合理,友好度较佳;

内饰做工和用料讲究,触感舒适;

座椅填充物料软硬适中,乘坐感觉不错;

全景天窗面积宽广,同级目前独有。

缺点:

中控触控屏幕像素偏低,颗粒感明显;

内饰质感平实,比高尔夫7稍弱;

车内储物空间不足,稍大的物品无处存放;

ACC自适应巡航、车道辅助等科技装备没有出现;

LED日间行车灯、氙气大灯仅供选配,顶配车型也没配备;

作为亮点的倒车影像、自动泊车系统以及12向前后雷达均为选装配置;

后排乘坐空间一般;

后悬挂处理连续大坑洼路面颠簸,会显得生硬。

我们曾经测试过同平台的奥迪A3和高尔夫7,通过印象对比,新明锐的初步形象还是比较清晰。厂家将“全新明锐”和“MQB平台”两个关键词绑定在一起,成为新车传播的主思路。其实消费者并不关注MQB到底是什么,也无需研究生产平台是什么,大家最关心只是新车能有多少新技术,车型综合性能表现如何,但与同为MQB平台的高尔夫7甚至奥迪A3相比,将全新明锐和MQB平台绑定,并非什么好事,原因是它的配置水平明显低于前两者,一些最能彰显MQB平台先进性的科技配置,并没有出现在明锐身上。

客观地说,MQB这个新平台确实有长进,其产出车型的行驶质感要比PQ35平台车型更高级。新明锐的机械表现其实与高尔夫7已很接近,1.4TSI高功率发动机的动力指标也优于高尔夫7,但内饰明显不及高尔夫7高级精致。三厢掀背设计是明锐一直以来的特色,实用性一流之余,仍可满足国人对三厢车的喜好,是一大卖点。

MQB平台目前仅有全新明锐一款国产三厢车型,在新一代速腾面世之前,这是大众旗下最先进的A级三厢车,这也许是明锐定价上与高尔夫7“并驾齐驱”的信心来源。11.99~17.99万的售价区间紧挨同门兄弟高尔夫7,但配置部分却不如高尔夫7丰富,相对于马自达3昂克赛拉和福克斯,配置价格比是新明锐的短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