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宝马i3 增程型怎么样及宝马i3 增程型的动力如何
小时候上学,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注重环保,节约能源,并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将在几十年后衰竭。确实,作为石油能源的最大消耗体,汽车工业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已经浪费了太多太多的石油资源,尽管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汽车的油耗也越来越少,但是能源的急速消耗仍然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因此,一些有责任心的车企很早就着眼新能源车的开发,混合动力、电动、甚至氢动。
去年特斯拉在车界着实火了一把,一时间,似乎让大家看到了电动车的光明未来。虽然也有不少所谓的“专家”对电动车是否真环保提出质疑,但是我认为作为探索未来的新能源模式的车种,在找到真正取代石油的能源广泛应用前,电动车其实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今天我就有机会来体验一部全新的电动车BMWi3。去年看到BMW发布此车,再到外媒对其进行试驾,我还以为这部车进入中国还需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没想到如此之快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2.车型背景
先来说说i3的由来吧,2011年2月,宝马汽车在其德国总部发布了旗下全新的子品牌“i”并在随后不久发布了两款新车,一款是采用混合动力的超级跑车i8,另一款就是今天试驾这部被称作MegaCity车型的i3。
所有的i3都在德国的莱比锡工厂制造完成,量产车型已经于去年11月在欧洲和美国上市。有消息称,今年上半年i3也将在国内上市,4月20日起在国内接受预定,届时也将和欧洲一样将有纯电动版和增程版可供选择,纯电版起售价为45万元,增程版起售价为52万元。过不了多久,大家就可以从当地的经销商处感受这款电动车。
3.外形观感
这绝对是一部来自未来的车,许多科幻的设计元素是在以往的BMW车系里找不到的,大胆的线条,高高的车头,高低起伏的窗线,活脱脱一个概念面包车的形象。不过作为子品牌的i系列,确实又应该从形象上和装载着内燃机的兄弟们拉开差别。
4.外形细节
车头保持了BMW传统的双肾形中网设计,只不过这回是完全密封了的,一方面是因为电动车不需要这么多的进气口散热,另一方面也因此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表现。这个中网和蓝天白云标志都有一圈象征着环保的蓝色装饰,凸显其电动车的身份。
车身侧面的窗线高低起伏,后窗更是刻意拉低,这样的设计对提高后座的开扬感和透光度有很大的帮助。C柱之后的上下窗线又快速地收紧,加强了视觉的运动感。
前大灯造型简单,但却给整个前脸带来专注的表情,U型日光行车灯和后刹车灯带形状相呼应,并且都采用了LED技术。不过需要批评的地方是前大灯与保险杠、车头盖的接缝实在是太大了,感觉并不雅观。
i3采用上了直径为20寸的轮毂,因此从侧边看上起相当饱满动感。普利司通专门为其开发的Ecopia节能轮胎,尺寸为155/60R20,可以看到轮胎的宽度仅为155,厂家宣称选择这样种特殊尺寸的轮胎,是为了减低滚动的阻力,又保证有足够好的操控性。从正面i3看会觉得这四个轮胎确实非常单薄,让人不禁问道,用这么窄又这么大直径的轮胎,能保持宝马一贯出众的操控性能吗?
5.尺寸级别
从车身的比例来看,i3很像一部小型的面包车,有着高高的车头,颇具憨态。虽然看上去比较紧凑,但论实际的尺寸,i3的大小基本和现在我们常见的飞度、雅力士等A0级小车相当,值得留意的是高度和宽度i3都比这些A0级车大,让人对其车厢空间有所期待。
6.动力系统
【置于底盘中的电池组合后桥上的电动机】
i3的动力来源于一台具有125kW最大功率的永磁电动机,最大输出扭矩为250Nm。从这样的数据来看,这台电机的动力已经和一台高性能的1.6L涡轮增压发动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了。这台电机安装在后轴之上,驱动形式为后置后驱,变成了类似于保时捷911那样的布局,这意味着这台电动车仍然保持了宝马后轮驱动的传统(不过这个传统很快会被2系ActiveTourer打破)。
【位于右前方的油箱口,可以容纳9L的汽油】
关于续航和充电,估计这是很多人对i3这类电动车最大的疑问。i3装配了由三星提供的22kWh电池组,并安置在铝制底盘中,可以将整车的重心尽量下移,保证较出色的操控性能。厂方介绍,在满电状态下,用常规模式驾驶续航里程为150km,如果采用“经济+”模式(将关闭空调和座椅加热功能)的话,则可达到200km。如果是我今天试驾的这台增程版i3,除了电动机之外,后轴的另一边安装了一个拥有25kW功率的0.65L双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并不提供动力,而是为i3充电的“专职发电机”,安放在右前方的9L油箱可以添加92号的汽油。有了增程,可以将续航里程增至300km,进行一次短途的郊外自驾游是绝对可以胜任的。
给电池充电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用原车配带的充电线,插进家庭的220V插座,5个小时就可以充满。如果改用专用的充电桩,只需3小时就可以充满。但是目前充电桩在我国普及程度还相当的低,相信这是一段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阻碍电动车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7.实际动力感受(场地)
坐上i3的驾驶舱,会感觉整体的视野非常好,无论前方硕大的玻璃还是低窗线的两侧车门,在小赛道绕圈时让我很轻松地看到桩筒的位置。电门(这个词在我们过往的车评很少出现,现在看起来好像还有点别扭,但未来出现的几率肯定会越来越多)踏板与宝马大部分现款车型一样采用地板式,脚感也非常相似。
在小型场地的试驾只有两圈的机会,我已经迫不及待,赶紧开起来!挂上D挡,松开刹车,车子并不会像常见的向前挪动,必须踩下电门动力才开始介入。让人欣喜的是电门踏板的比例感很清晰,反应也很灵敏,加速的幅度掌控起来非常轻松。同时,由于没有了换挡的动作,提速动力也非常平顺,而且不论在车内还是在车外也不会出现之前ActiveE那种明显的电流声,日常行车状态下感觉非常安静。第二圈尝试加快节奏,将电门一脚踩到底,强大的扭矩加速起来一点都不含糊,推背感还能持续一段时间,这样的动力表现放在日常城市通勤使用已经很充足了。由于i3采用了碳纤维强化塑料车架,整体的车重只有1195kg,比起ActiveE轻了近700kg,负担减轻了,加速能力也要强了不少。
这里需要重点讲一下刹车,其实我在跑这条只有几百米的小赛道时,全程基本没有踩过刹车踏板。因为只要稍稍抬起电门,i3就会自动快速地进入动能回收模式,你能感觉到明显制动的效果,而且介入也毫不突兀。如果把油门完全抬起,感觉就和踩下了1/3的刹车踏版一样,这对于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电动车的我来说,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以后堵车的时候,你就只管控制电门就够了,右脚不需要频繁地在电门和刹车之间切换,是不是要比现在轻松多了?
8.实际操控感受(场地)
电子助力转向在低速状态下转向很轻便,指向也比较精准,属于轻松好开的类型。不过回中力并不真实、而且路感的回馈明显比3系和1系要虚无。底盘的设定有点偏软,稍微快一点过弯侧倾就明显起来,给人过弯的信心远低于目前BMW其它车型,似乎缺失了BMW一贯对操控乐趣的执着。
不过,考虑到i3主要是在城市里使用,消费者一般也只求操控轻松便利就好。155宽的轮胎别看它窄,抓地力还不错,过弯的极限比想象中高,驾驶者即使对待电门的动作稍粗鲁点,也不易突破它的极限。看来这种大直径窄胎在低重心的影响下,已经能够满足日常操控的需要了。舒适性方面,i3在以正常20-30km/h的速度压过减速带时,避震的动作够快,车身虽高,但也足够帖服和安稳。
由于这次场地的局限性,我没能体验i3更多的性能表现,如高速下的稳定性、山路的操控性能、烂路上的舒适性等,暂时还不能作出评价,只能寄望于下次试驾再深入感受。
9.内饰氛围和做工
相比于科幻的外形,车厢的设计同样让人耳目一新。清新明快的浅灰色配色虽然没有什么豪华感可言,但多种环保材质的搭配却充满了北欧风格的简约、时尚气息。两幅式的方向盘、悬浮的中央大屏幕让仪表台相当有层次感,总之坐进来就能感觉到一种特别的舒服。
10.内饰细节
顺应环保的理念,i3的车厢内大量应用了可再生的材质,如植物纤维、回收再生的塑料件等,当这部车需要报废时,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再用或是可降解的。虽然它们看上去和摸上去都粗粗的,不过质感却很像无印良品那些棉麻、亚麻的服饰,不用担心它们会有半点廉价感,反而觉得很清新、很自然。
两幅式方向盘尺寸比1系、3系等注重运动性能的车型大,包裹的真皮手感上乘,蓝色的一圈装饰非常漂亮,同样表示了电动车的身份。左右的功能按键则没有变化,同样是音响和定速巡航的控制键,熟悉BMW的用户都可以“秒懂”。
出于电动车的身份,i3的仪表盘采用了全电子化设计,除了常规的指示灯,一切行车的信息都可以在中间的液晶屏幕上看到,相当有时代感。
方向盘后方的怀挡式电子换挡杆,造型前卫特别,确实很像科幻片中太空飞船的控制杆。其实它原理和原来的电子档杆类似,相当于一个电子开关的作用。不过R挡被设计在了N挡下方,刚接触时会让人有点不习惯。点火开关被设置在了挡杆的左边,一开始我因为找不着而感到尴尬,各种另类的设计适应起来都是需要些时间。
空调和音响的控制器仍然是传统的样式,位置也没有变化,按键布局清晰明了,温度和音量都用上了我们很喜欢的旋钮式,操作起来简明易懂。
估计是考虑到整车刚性的需求,i3的天窗分成了左右面积不大的两块,而且不能打开通风,为车厢内取光,增加通透感成了它唯一的价值。
11.新版i-Drive系统
【采用全新的配色和视觉效果,但菜单界面仍没有大变】
i-Drive系统用起来和其他BMW车一样,菜单的位置都如出一辙,熟悉BMW的话可以很轻松地操作。10.2英寸的中央大屏幕足够大和精细,并用上全新的配色和视觉界面,更能给人未来感。菜单已经汉化完毕,看来已经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好了准备。从菜单我们也能看到全新的智能互联驾驶功能,可以与我们的移动生活紧密连接,它能够通过手机app来控制车内的一些功能,如空调、灯光等,并了解当前的车况信息。倒车时,配合前后的雷达、倒车影像以及电子转向,可以实现自动泊车,这对于很多师奶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12.前排座椅与空间
前排的座椅造型很薄,而且填充的物料材质比较硬,坐上去包裹性有些差,但对大腿和腰部的承托都非常到位,舒适性还是有保障。高车身的优势在头部空间处展现了出来,即使180cm的大个子坐进去头顶还有不小的余量,宽敞的程度比飞度要好。而且座椅调节的幅度也很大,只是调节的方式为手动,稍嫌麻烦。头枕的后方有个拉手,用力拉前排靠背就可以放倒,方便后排乘客进出,往回拉即可回到原来调好的位置,不需要重新调整,非常方便。
13.后排座椅与空间
再来看后排,看到i3只有两个位置,确实较窄的横向空间如果只坐2个成年人的话,都坐得较为宽松,因此后排的中间并不拿来坐人,只设计了两个杯座以作分隔。不过我却感觉有些遗憾,因为这样的设计浪费了在BMW车型中难得一见的全平地台,稍显可惜。乘坐起来,座椅与前排一样感觉稍硬,好在坐姿比较端正自然,视野也比较开阔,头部和腿部的空间都十分充裕,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坐进去也不至于难受。
i3采用了独特的对开门设计,这种车门设计我们在MINI的新CLUBMAN上就已经见过,好处显而易见:中间区域没有B柱,增加车门开启后的空间,无论是前后的乘客都可以轻松地进出。但是缺点是后排乘客不能随意地开关后门,必须先开前门,后门才能打开。关车门时同样需要先关闭后门,方可关前门。这是因为前面的门锁机构是集成在后门上的,所以必须养成特殊的开关门习惯,不然很容易出现尴尬的情况。另外,前排用的安全带其实也是集成在后门上的,前排必须先松开安全带,不然后排乘客同样会面临无法出入的窘境。
14.储物空间
车内的储物空间表现还算不错,前排全平的地台有一个小小的网袋,中央大屏下方有一个盆地似的储物区域,手套箱和扶手箱下方的储物格空间都很大,足够放下一部入门级的单反,车内的杯座也非常多,较大的孔径也十分实用。
15.尾厢
得益于较高的车身设计,i3的尾厢相容积相当可观,常规容积下就有260L。后排座椅5/5开放倒后,可以实现全平的尾厢地台,加上高高的车身和宽大的开口,储物容积也大幅扩大至1100L,放置大件的物件相比很多A0级小车优势明显。盖板上和两边都设有用以固定物件的橡筋带,可以安放一些容易滚动的物件,譬如球类什么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尾厢下方是电动机和增程发动机,因此并没有备胎的存在,不过i3也和其他BMW车一样,采用防爆轮胎,出远门也无需担心。
大家别以为我放错照片了,对,这确不是尾厢,而是车头,由于i3的电动机是放置在后方的,前方的空间自然可以利用起来。这里有一个方正的大储物箱,平时可以放置一些随车的工具和用品,以及对于电动车来讲非常重要的充电线。
16.价格配置与选购建议
目前i3仍未在中国上市,具体的配置现在也暂时没有任何信息,但此前公布了预售价位纯电版45万元,增程版起52万元。这个价格对于这么一部小车而言,确实是有点太贵了,能接受的人毕竟是少数。就我们今天试驾的这台i3来说,配置已经非常齐全了,无匙进入、自动空调、座椅加热一应俱全。i-Drive系统带有导航、智能互联、倒车影像等功能,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城市的使用。
17.安全性
i3创新性地采用BMW新研发的“LifeDrive结构”,它拥有一个铝制底盘和一个碳纤维强化塑料驾驶座舱,这是在现今汽车制造业中都极为少见的材料搭配,轻巧之余结构强度也很高。i3发生撞击后电池会切断与变压系统的连接,用电设备也会立即断电,避免起火燃烧。
2013年11月i3也曾参与了欧洲NCAP安全碰撞测试,不过成绩一般般,只获得4星级评分标准,主要体现在行人保护和安全设备的得分较低,但是在车内成员的保护方面成绩则不错,安全性基本与采用钢制车身的常规车辆看齐。
18.新车评网结论
优点
形象科幻,造型独特,能吸引眼球;
动力充沛,日常驾驶不觉乏力;
操控轻松灵便,适合城市通勤;
新设计的i-Drive实用性和设计感都有提升;
车厢空间实用,头部空间尤其充裕;
内饰氛围简约时尚,有层次感;
材料环保也不失时尚气息;
储物格与杯座众多,便利性出色;
尾箱开口宽大,扩展性强。
缺点
缺失了BMW对操控乐趣的执着;
松开电门踏板即制动的设计需要时间适应;
续航里程仍没有传统内燃机车型远;
安全性能仍有进步空间;
国内充电设备配套远未普及;
预售定价过高,受众面窄。
说句实在话,对于我这种驾驶爱好者来讲,i3并不是我的菜,它确实也不是一款运动化定位的车。但就它身上所蕴含的科技,以及对未来交通出行趋势的影响而言,它的意义不可估量。其实,BMW在电动车领域的研发已经有超过40年的积累,因此BMW可以造出一台完善度如此高的电动车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部车在动力、操控、形象、空间等方面都可以给人好感,是一款平易近人又轻松好开的车。
不过i3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是很大的,售价、使用成本、质量等实质性问题的未确定性,是一直制约着电动车被消费者接受的重要因素,即便特斯拉已经为电动车争到了如此高的名气,但买账的人又有多少?另外,目前国内不像一些欧洲的发达国家,在充电设备的配套上仍未普及(即使普及也只是从几个大城市最先开始),这就使得i3的销售区域会变得更窄。
从50万左右的定价看来,这辆i3很显然不是为了取代现有车型,也不是为了“走量”,而是为了展示给世人看BMW已经有能力造出一台未来的车。而且它身上的电动技术、电池管理、碳纤维车身等都是高成本,这些都保证了i3在电动车领域也能拥有相对较好的性能表现,这才是i3诞生的意义,我们并不能用今天的价值取向去看待这款车。在目前价位上能与i3直接竞争的毫无疑问就只有雪佛兰VOLT了,不过,BMW在品牌价值上和营销上都要比雪佛兰高一个层次,会不会有人愿意尝鲜呢?这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可惜的是,这一次试驾的时间确实太短了,也没有机会到公路上开一会,等待i3正式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把这台车拿回来好好开几天,看看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最近收到一位患者的留言,说自己这几天总感觉肛门有下坠胀感,特别难受,上网一查,好多信息都指向癌症,这可...浏览全文>>
-
腹痛、腹泻总反复!可能是小肠、大肠在抗议。基于症状特征区分小肠疾病与大肠疾病的具体差异分析:一、核心症状...浏览全文>>
-
近日,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肛肠分会·肿瘤分会·治未病分会·河北名医学会肛肠分会·盆底与便秘分会·河北省中...浏览全文>>
-
安徽蚌埠的长安启源E07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车型,其价格和配置一直是消费者热议的话题。如果你正考虑入手...浏览全文>>
-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生活家PHEV作为一款备...浏览全文>>
-
在2025款生活家PHEV车型正式上市之前,提前了解相关费用明细对于购车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浏览全文>>
-
大众途昂作为一款中大型SUV,凭借其宽敞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配置,在市场上一直拥有不错的口碑。对于计划购买20...浏览全文>>
-
阜阳地区的长安启源Q05 2025款车型凭借其时尚的外观设计和丰富的配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这款车型作为...浏览全文>>
-
阜阳揽巡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中型SUV,凭借其豪华的配置和超值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这款车不仅在外观...浏览全文>>
-
淮南长安启源A07自上市以来便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作为2025款的新车型,它在...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