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评测东风日产玛驰怎么样及东风日产玛驰的动力如何

2022-06-21 11:24:02 来源: 用户: 

日产March(玛驰)这部小车多年前曾在欧洲立下了不少功名,包括在1993年夺得了“欧洲年度汽车”荣誉,成为首款夺得此奖项的非欧洲车,当年非常轰动。要打动“识车”的欧洲人是需要一番功夫的,在玛驰之后,日系车厂似乎找到了打动欧洲人的法门,玛驰的同级车丰田Yaris——即上一代威姿的原型车,也步其后尘在几年后斩获“欧洲年度汽车”头衔。

大家现在见到的是第四代March,它依然生于欧洲,而且刚出生不久就被拿到中国来生产。不过,距离March车系在欧洲最风光的一页已经足足17年之久,March以往所斩获的声名已躺于历史书中,在现实中它需要从零出发,在中国市场更是。

东风日产宣布将引入March之后,我出于职业习惯,开始去搜罗一些关于它的信息。在海外资料中,我发现玛驰的开发主管在全球多个场合都非常强调这样一个事实:日产与雷诺联盟要从技术上开始融合,同平台的车型要做到真正的通用化设计,尽可能多地共用零部件,以求降低成本,而玛驰就是日产以平台战略来降低成本的一次彻底履行。

降低成本的造车理念对现今的中国市场是非常适用的,国产后的玛驰也确实想打经济实惠牌,6.99万元的起价是东风日产家族里最低的,也低于丰田、本田这两个同门对手的同档次产品。玛驰不是第一款想在中国市场下探价格区间的合资车型,之前的上海通用雪佛兰新赛欧,比玛驰的定位更低、下探得更加彻底。但是这种下探能否成功,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却是未知的风险大于胜算的把握。

一方面,合资品牌要下探到低端价格区间,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大比例的零部件国产化是必要手段,玛驰的国产化率就号称高达95%。另一方面,如何在压低价格的同时确保产品品质达到“洋品牌”的全球标准,对得起消费者选择“合资品牌”的心理期望,是个更大的考验。

玛驰的售价在7~9.3万元之间,这个区间品牌多、车型多、选择多,消费者已经可以提出很多要求。玛驰除了悬挂日产的标志,在产品层面其实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新人,它能否拿出足够的本领去满足消费者,在庞大的低价位市场分得一杯羹?我们就用实际试车来寻找答案。

2.车型由来

东风日产玛驰

【第三代March/Micra在欧洲有个性丰富的款式】

March玛驰在国内属于新鲜上市,但论车系资历,它在一干合资小车中可谓数一数二。March是日本微型车开拓海外市场的鼻祖,第一代March在1982年问世,并以Micra之名在欧洲市场出售,因为够实惠,很快就成为日产在当地最受欢迎的车型。第二代车型在1992年底于欧洲上市,拿下了1993年的欧洲年度车大奖。有意思的是当时恰逢日产从Datsun改名为Nissan的过渡期,所以这代March在海外市场前两年仍悬挂着Datsun的标志。

在欧洲打响名堂后,日产趁热打铁,推出了各种版本,除了第一代开始的三门、五门掀背版外,到第三代已齐备了四门轿车、旅行车甚至2+2敞篷车型号。融入欧洲特色的March还少不了热血的小钢炮型号——MarchR,首次在微型车中使用了机械+涡轮双增压发动机。二十年间,March仅在欧洲就生产了200万辆,2006年的调查显示15年以上车龄的March仍有30%在路上行驶。

东风日产玛驰

最新的第四代March是日产V平台的首部作品。据透露,之后日产将在此平台上推出三厢March、第10代阳光等车型。2010年初在日内瓦车展全球首发,下半年即登陆中国市场,由东风日产生产,定名玛驰。

跟一般合资品牌小车走的精品路线不同,玛驰更强调经济入门的定位,将卖点集中在易驾——对新手和女性的照顾上。但国内这类“A0级两厢小车”的消费者大多是讲求时尚而且略为懂车的年轻群体,他们对小车的要求并不局限于简单表面的层面,价格、空间、装备、动力、省油、操控都会有所要求,下面我们来看看玛驰如何应对。

3.外形观感

东风日产玛驰

东风日产玛驰

历代玛驰的外形设计都是走可爱路线。上一代玛驰就因为过于卡通的形象,让很多男性买家却步,尤其在日本本土,女性车主占7成之多。新一代玛驰的造型虽然还是显得圆润可爱,但看得出已略往阳刚靠拢,但就实车观感来说,女同胞对它的认同比例还是高过男同胞。

初来乍到,玛驰的形象不太像我们以往熟悉的日产车系,它比同样定位的骊威以及高一级的骐达都要活泼得多,车型颜色选择也很丰富,不乏大红、大绿这样的鲜艳颜色,主打年轻群体的意图十分明显。

4.外形细节

在车身细节设计上,玛驰也力求贴近年轻人的心境,有不少活力和卡通化的表现。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有个圆溜溜的“鼻子”,还有圆溜溜的“眼睛”,这些都是它让人觉得可爱的地方。“嘴巴”也不小,不过细看之下,其实它只有下部才能通风透气,“大嘴”设计很大程度出于装饰的需要。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凸起的尾灯属于小车上常见的玩味化设计。轮胎有点寒酸:除了顶配使用175/60R15规格,其余均为165/70R14规格,窄而高的轮胎观感难言潇洒。轮圈乍看像天籁的款式,实际上只是钢圈配上塑料罩装饰,可以说玛驰在“四只脚”上控制成本的痕迹很明显。

5.车身尺寸

东风日产玛驰

从侧面看得出玛驰的车身比例不太像传统的日系A0级轿车,它的车头像欧洲小车般有一定长度,B柱以后的部分则相对显得短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玛驰的车顶与后风挡交界处特意做了凸起设计,使得它的风阻系数做到0.32,这在小车中是个很好的成绩,有助于节省油耗。

日产官方表示,玛驰在国内的主要对手是雨燕、雅力士和飞度。玛驰3779mm的车身长度比雅力士略长,但轴距、宽度和高度都不如雅力士,总体来看,玛驰的尺寸大小在同级中偏小,更远不如飞度、嘉年华这些热门小车。

东风日产玛驰

6.发动机和变速箱

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目前只有一款1.5L发动机,这个排量在国内的日产车系中首次出现,看似陌生,实际上与大家熟悉那台1.6L的HR16发动机(用于骐达、骊威、轩逸等)有不少通用技术,缸体也是共用的。这台1.5L发动机也具备气门可变正时技术,排量小,理论上会比自家的1.6发动机更省油。最大功率79kW,最大扭矩138Nm,数据跟马自达21.5L车型相当,但比飞度的1.5L发动机稍弱。

玛驰在欧洲有配备一款1.2L三缸发动机(HR12DE),经济性更加突出。但为何玛驰来中国会舍弃1.2而选1.5?一方面,相信HR16经过多年国产的积累后,以其为基础研发和生产1.5L机型,有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可能厂方也认为国内消费者不会太认可3缸发动机。

东风日产玛驰

既然匹配了中国专有的发动机,变速箱也用“中国化”的搭配也就顺理成章。弃用了海外版的新一代XtronicCVT无级变速器,改为没啥新意但胜在成熟的4前速自动变速箱。不用说,这款4AT也和骐达、轩逸、骊威的4AT有渊源。

海外版玛驰所用的1.2L+CVT动力系统配备停车自动停/开机功能,注重经济性的意图十分明显;但中国版玛驰没有这项设计,1.5L+4AT的搭配也来得传统,它能否做到动力和油耗的“双优”表现,真要试过才知。

7.实际动力表现

东风日产玛驰

日产的1.6LHR16发动机曾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我们做过的多次性能测试(包括骐达、骊威)中,它总能在同级车中名列前茅;动力强劲之余,还具有运转安静的优良完善性。所以得知玛驰采用同系的HR15发动机,排量只小了0.1L,我们预期这台发动机应能轻盈地推动玛驰,毕竟玛驰有着更轻巧的身躯(厂方没有公布国产版玛驰的整备质量,但配备1.2L发动机的海外版玛驰重950kg左右,相信配备1.5发动机应该仍不超过1000kg)。

实际表现如何?先说初段,玛驰的起步表现一如预期地良好,动力跟油门踏板的力度一样来得轻松,在交通灯前起步不会处于劣势。在市区里以30、40km/h的速度游走,感觉也是比较轻松。

这不奇怪,毕竟对于玛驰来说1.5L已是较大的排量了,它理应还有不错的中段加速力。从50km/h匀速行驶的状态往上加速,4AT变速箱反应良好,一觉察到我踩油门,便识趣从4挡下降到3挡,这个过程并不算突兀,但3挡的加速反应却不能让人满意。我有些心有不甘,再向油门加大压力,变速箱再降一挡到2挡,转速攀升到4500转以上,这时总算找回了接近HR16的加速感觉,可惜2挡的转速很快就升到尽头(红区),上升到3挡动力又重归平淡。一番体验下来,发现玛驰搭载HR15动力确实比不上HR16,不知是否由于调校过于注重经济性而牺牲了动力。

但要说最大的差异,还是玛驰1.5发动机的噪音。相比骐达/骊威,玛驰的发动机安静性相去甚远。一旦触动油门将转速推上2000多转,车厢内就开始听到明显的发动机噪音。虽然我们明白对经济型小车的静音性不能抱太高期望,但玛驰还是打破了我以往对日产发动机的印象。究其原因,一是HR15发动机本身的运转安静性确实不如HR16,另外玛驰的发动机舱隔音“不设防”也是很直接的原因。

总的来说,玛驰所用的这台日产国产车排量最小的发动机,动力表现确实低于我们对日产轿车的过往传统印象,不过这大体上也符合其定位——不但是日产家族中的最低,而且也比嘉年华、雅力士、飞度这几个对手的性能略低,跟雨燕大致相当。

8.技术平台

东风日产玛驰

March出自日产V平台,从这个平台开始,日产不仅将大力推行不同车型间共用零部件的策略,还将着重从机械层面实现同一平台的设计通用化,简单说,就是不同车型有可能有着部分相同的车身内在结构。当然这些内在共通点我们并不容易看到,最明显的也许只有悬挂基本构造——采用经济型车常见的前麦弗逊独立式、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

虽身为紧凑小车,但玛驰很注重底盘技术“修养”,据海外资料,它的电动助力转向可以实现智能泊车功能,底盘可以匹配ESP电子稳定系统,甚至可以提供四轮驱动版本,这些都能暗示它这副平台具有不错的设计高度。但是,中国版玛驰在成本面前,自然不会采用上述那些“充分挖掘潜力”的技术性装备。

9.城市驾驶感受

东风日产玛驰

国产玛驰没有什么新鲜技术,这更考验它的基本素质——主要就是日常驾驶的综合感受。

一般小车由于车厢空间局促,驾驶起来会容易产生压抑感。玛驰的后排空间虽然不大,但其驾驶区空间还算宽裕,得益于门壁板和中控台的紧凑化设计,腿部周围的活动空间比雅力士、雨燕都好,加上方向盘位置较高,不用像雅力士般“端”着方向盘开车,所以坐进驾驶位的感觉就很自在,没有压力。

小车要在城中游走,应当拥有出色视野,玛驰也做到了这一点,侧面窗线不高,车头长度适中,后风挡视野也足够开阔,在拥堵道路上开车看位,心里足够“有底”的。开动起来,那轻巧得有点夸张的电动助力转向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速度不快时,即使用单个手指都能转动方向盘,打方向几乎就像把玩着一个大玩具。转向轻巧之余,还有小至4.5米的转弯半径,我们虽然没有去验证这个官方数据是否精确,但玛驰确实是我们试驾过转弯、调头最“不占地”的小车之一。唯一让人困惑的是,玛驰拥有很小的转弯半径却并没成就转弯动作的灵活敏捷,因为它的转向圈数多达3.5圈,须做到打方向勤快和车速足够慢才能享用到它那4.5米转弯半径的好处。

10.底盘操控表现

东风日产玛驰

厂方为玛驰打上“易驾”标签,试驾发现玛驰确实有符合“易驾”的特质,起码它能让人坐上去感觉不到压力。但就像那3.5圈转向的困惑一般,“易驾”并不完全等同于好开。

玛驰的底盘构造属于小车中的主流形式,这类悬挂的重点不在于构造,而在于调较的方式和功力,很多欧系同级小车都能以简单的悬挂构造带来一流的过弯乐趣。

玛驰的坐姿不会让人觉得它重心有多高,所以在首次快速过弯扭动方向前,你会拥有第一重的信心。不过很快我就发现玛驰的车身侧倾比预想的要大,当然侧倾略大也没有很大关系,只要下盘最后还能发挥一下“粘”劲也能带来不错的过弯表现,比如雅力士就属于这类。但随着入弯逐渐深入,玛驰下盘的“粘”劲并不明显,轮胎的过弯极限明显偏低,立马让我放弃了试探更高攻弯速度的念头。悬挂的调较未能从容地应对激烈驾驶,暴露出底盘简单的先天不足,仅165宽的偏小轮胎尺寸又进一步削弱了抓地力,种种因素决定了玛驰不属于一部能够带来过弯乐趣的小车。值得指出的是,玛驰在日本也是配备同规格的轮胎,也没有中国版特别调软悬挂这一说,所以估计日产在全球市场也没有将玛驰的操控乐趣作为卖点。

但无论如何,玛驰的过弯信心之不足,确实有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本来,玛驰拥有欧洲背景,像它这样的小车素来具备不错的驾驶乐趣,因为这种车在欧洲基本上是个人代步用车,往往宁可放弃舒适性、实用性,也不能没有驾驶乐趣。但玛驰显然不是这个领域的高手,就算跟同样有着“日+欧”背景的雨燕、雅力士相比,玛驰的底盘操控得分也有所不如。

11.乘坐感受

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的底盘构造形式是小车中的主流,行走各种铺装不良路面都显得很工整,其车身、内饰、底盘都不会夹带多余杂音,表明其做工达到合资车水准。但常规的发动机噪音、路面噪音玛驰就显得不修边幅了,只跟同级中的雨燕相当,完全不像以往日产车的静音水准,当然作为强调经济、入门的小车,玛驰也算“吵”得有点道理。

本来牺牲些许过弯侧倾总得换来点好滤震,但玛驰有点得不偿失,底盘滤震过于零碎直接,乘坐感不够安定,再次显出底盘调校的不足。

总的来说,玛驰只是一部基本满足代步、乘坐基本需求的小车,这跟各路大厂将小车造得越来越“犀利”的趋势完全不同,玛驰的平淡似乎偏离了同级小车的主流路线,至少在国内市场是这样。

12.车厢氛围

东风日产玛驰

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的车厢设计同样显得卡通,仪表台和中控上的曲线为车内增添活泼的气氛,浅色的配饰也不会让驾驶者神经紧绷。其实玛驰车厢远观比较可爱,近看会发现所用材质塑料感太重,观感比较廉价,但好在它保持了日产的良好做工水准。

13.车厢细节

为了给简单的内饰增添亮点,玛驰在部分细节上下了功夫。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仪表盘很简洁,尤其中间的时速读数清晰。仪表上出现小车中少见的的双显示屏配备,并带有丰富的行车电脑功能。较大屏幕上可以显示平均油耗、瞬时油耗、行车速度、室外温度这些实用信息。厂方所提的e车助手功能还不止这些,还有像纪念日提醒这样的花哨功能,这是玛驰独有的功能,应该是玛驰设计师投年轻人所好做出的设计。

玛驰的前排出风口为小车中常见的圆形旋转开闭设计,风量可以完全关闭,出风方向也可以灵活控制,够实用。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中控面板设计小巧,也是车厢内用料比较上档次的地方之一,向海外版看齐。不过海外版的自动空调全系都被手动空调取代,观感非常廉价,但好在操作起来还比较顺手,每个旋钮也称得上手感顺滑,空调运转噪音也不大。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门壁板上的扶手、门内拉手这些部位全是硬质塑料件,观感一般,但手感还算合格。前门壁板的扶手上方还有绒布包裹,但后门壁板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14.前排座椅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的前排空间出色,尤其是驾驶区坐上去比较宽裕,一是前排头顶空间达到同级优异的93cm,二是关乎腿部空间的前门壁板与中控之间的距离宽裕。

前排织物座椅的乘坐感比较倾向于雅力士的宽松、舒适,但包裹性不如嘉年华这些对手好。全系驾驶座椅都缺少高度调节功能明显低于同级对手,高大或较小的驾驶者坐入略有不便,好在前排宽敞能缓解一点压力。而没有真皮座椅则是同级中比较正常的现象,当然追求豪华感的购车者会感到些许失望。

15.后排座椅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的后排空间则很欧洲化,尤其是69cm腿部空间跟雨燕、嘉年华、马自达2这些小车相当,整体的后排乘坐空间远小于雅力士、飞度。

坐进玛驰后排,让人怀疑后排座椅的本土化设计被轻轻带过。座椅平坦单薄不说,车顶拉手也不见踪影。整体式头枕设计以往只见于一些廉价的自主品牌车型上,此前合资车瑞纳的低配型号也为整体头枕设计,但至少它的头枕高度足够。玛驰的头枕偏软,高度也过低,长途乘坐容易疲惫,虽说多少能换来良好的后窗视野,但影响到追尾时后排乘客的安全就像“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16.储物空间

玛驰的储物空间设计也显得心思不够,远逊色于同级的日系同胞,尤其后排几乎没有储物空间。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前排乘客照顾比较得体,车门上下有两个储物槽,下部开有杯架空间。挡杆前同样有双杯架和一个可以放置零碎物品的空格。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手套箱上部的开凹槽比较宽敞,取放雨伞之类随身携带的物件很方便。手套箱深度足够,就是开口较小放不进大件物品。手刹旁的长条储物格放置手机是个不错的选择。

东风日产玛驰

后排的储物空间中间有一个可与前排共用的杯架,门壁板扶手上的拉手勉强可算是一个小储物格,但除此以外,后排没有其它可储物的空间,前排靠背后没有提供储物袋,车顶甚至没有拉手,看来后座乘客在玛驰车厢中的“地位”确实不高。

17.尾厢

东风日产玛驰

东风日产玛驰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由于整车尺寸吃亏,尾厢常规深度不及飞度,但比相近大小的雨燕和雅力士表现好些,总体251升的尾厢空间只是中规中矩。顶配车型的后排座椅可6/4放倒,其余都是整体一副过放倒。由于本身所配轮胎就比较小巧,备胎为全尺寸也就理所应当了。

18.安全性

东风日产玛驰

玛驰的上代车型接受了欧洲NCAP的碰撞测试,在成人保护中取得了四星的成绩,相信换代玛驰的被动安全性至少保持这个水准。安全装备方面,国产玛驰标配ABS+EBD主动刹车力分配、EBA刹车辅助,但全系只有2个前排气囊,而一些同级对手如飞度、雅力士、嘉年华和雨燕的顶配车型已经提供6个气囊。

19.配置及购买分析

玛驰只有一个排量,共推出四款车型,手动、自动挡各两款,售价在6.99-9.29万之间。其中售价6.99万的手动易型版配置过斋,只是用来拉低入门价格,8.39万的自动易炫版是主力车型,配置也偏低(缺少前雾灯,音响仅2个扬声器),定价较同类合资品牌车便宜,但雅力士、飞度等上市几年的车型普遍有5000-10000元的优惠,玛驰目前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

9.29万的顶配易智版增加了不少更体面的装备,如前雾灯、后视镜电动折叠、6/4分割座椅、多功能方向盘、4扬声器、一键启动系统。享受这些科技要多付9000元的代价,如何取舍就看个人喜好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玛驰全系不支持MP3播放,这似乎不符合主打年轻群体的初衷,喜欢开车听歌的人要在车上多准备一些CD。

20.新车评网结论

东风日产玛驰

优点:

外形风格圆润可爱,易讨年轻人欢心;

车内视野良好,驾车看位方便;

车厢做工工整,保持日产应有水准;

驾驶区空间在同级小车中比较宽裕(高个子也能舒适驾驶);

1.5L发动机和4前速自动变速箱,技术成熟;

中低速动力反应良好,起步轻快,市区驾驶轻松;

4前速自动变速箱换挡平顺,驾驶轻松;

电子转向助力非常轻巧,转弯半径很小,低速转弯轻松灵活。

缺点:

后排空间偏小(即使与同级车相比);

前座不能调高低,后座头枕不可调,座椅档次较低;

后排几乎没有储物空间,便利性和照顾不足;

发动机噪音比较明显,精细感不及其它日产车型;

轮胎偏窄,实际极限抓地力一般;

3.5圈的方向盘总圈数比较多,调头要多打方向盘;

过弯侧倾较大,快速过弯的操控信心受影响;

底盘滤震较为零碎、直接;

除了顶配车型外,其余版本配置太“斋”。

新一代玛驰在海外市场定位清晰:一方面设法通过平台化战略降低造车成本,另一方面则强调环保节能——轻量化车身,加上1.2L三缸发动机、CVT变速箱以及“i-Stop”怠速熄火功能,使得新玛驰成为一部主打经济、节能的小车,相对使其空间、操控的短板得以弱化。

但来到中国,玛驰进行了一些“中国化”的改造和包装,最显著的是动力系统更“体面”——1.5L四缸发动机加上传统4AT自动变速箱,虽然仍能给玛驰带来不错的油耗,但和它的海外版原型相比,节能先锋的定位已远没有那么突出。与海外版相同的是整车的配置、用料和机械规格,依然力求控制成本,以求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低售价,这对入门级小车而言确实也很重要。

实际表现上,玛驰的优点值得肯定,包括驾驶成熟轻便(也就是厂方反复强调的“易开”)、前排空间大、做工工整、动力匹配完善,这些都符合人们对一部合资品牌车的期望。不过国产玛驰的不足同样明显:向欧洲小车靠拢的后座空间,在国内同级车中处于偏下水准;功力不深的底盘调较,无法满足年轻人渴求的操控乐趣;车厢便利功能一般,没能延续日系出品的细心周到传统;用料和装备的廉价痕迹显著,除顶配版车型外,其余型号的廉价感都太浓。

在10万元以下的市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极高,一万几千都会大大左右选择结果。国产玛驰定价6.99-9.29万元,不到7万元的入门价看似吸引,但实际上担当销售主力的AT型号要从8.39万元起售,这个价格以合资品牌A0级小车来说算不上是惊喜价,至少相比飞度、嘉年华、雅力士、雨燕等这些对手(目前普遍都有优惠)并无显著优势。

说实话,8、9万元在今天的中国车市里已不算是一个很低的购车预算,消费者有资格要求一部比较全面、甚至“精品化”的小车。玛驰的出现,也许对日产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有一定意义,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它带来的新价值、新惊喜是有限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