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 正文

评测马自达6睿翼怎么样及马自达6睿翼的动力如何

发布时间:2022-06-20 05:24:01编辑:来源:

第一代Mazda6于2003年引入国产,它是第一款、也是至今唯一一款由一汽马自达生产的马自达车型。马自达6早期凭借别致的设计和出色的操控,赢得了一群爱好驾驶的用户;近两年则通过价格下调,加上几年间形成的良好用户口碑,拉拢到更多讲究性价比的买家。据厂方表示,首代马自达6至今仍可在国内中高级车车细分市场稳居前4名,可见其设计的先进性和产品生命力之强大。

再好的产品也是要换代的,尤其是日系厂家来说,坚持4~5年大换代是雷打不动的传统(只有财政困难时才会例外)。第二代Mazda6于2007年在日本发布,2008年确定会导入中国,继续由一汽马自达生产。但原先的马6由于市场表现出色,暂时不会退出市场。于是,新一代Mazda6仿效国内其它车厂的做法,在车型品牌“Mazda6”后面加了一个中文名“睿翼”,以和自己的前身作识别。

3.关于国产睿翼

一汽马自达此回组织的睿翼媒体试驾,离此车国产版真正上市的时间还有足足3、4个月,我们试驾的车辆也只是从日本进口来的欧版车,并非真正国产版。为什么如此急切地要组织媒体试驾?一汽马自达销售副总经理于洪江先生解释,这是因为新的一些参数表面看来变化并不大,或者说不是那么吸引;他们坚信,只有通过亲身接触、试驾,才能让媒体明白新马自达6和上代相比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变化。

此言非虚,这也是我们这篇车评的目的。目前国产睿翼还只是在初期试制阶段,具体规格装备都没完全确定。但在这次前期试驾中,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将是一部怎样的车,适合什么人群,对于期待它并愿意等待它的用户,这篇车评将是一个很好的预告。

4.外形观感

的造型和上代相比,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厂方对睿翼外形设计提出的目标是“十年不过时”,这个目标是否达成,也许要到七八年后才能知道;但是睿翼比上代马6更精致、更有档次,则是肯定的。实际观感,睿翼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车头部分,整个车头显得很大、很有档次和力量感,车身和尾部相对收敛一些,整部车的形象精华无疑就在车头上。

5.造型细节

上一代马自达6的线条是简洁利落的,新一代则有更加刻意的设计感,车身多处细节都值得单独品味。最瞩目的莫过于车头两侧圆拱型的翼子板,对于了解马自达、了解其旗舰跑车RX-8的人来说,看到睿翼的翼子板,感觉神经很容易会被触动,因为睿翼的前翼子板造型几乎就是完全取自RX-8的,在某些角度观看只露一角的睿翼时,它带有强烈的RX-8影子。

此外,车头的格栅、保险杠下部的镀铬装饰、侧窗框的镀铬捆边、整合方向灯的后视镜、后保险杠底部的双侧排气管口等,都有很重的“装潢”味道,显示出马自达不让对手专美,力图提升马自达6档次形象的决心。

功夫还不仅在外部——睿翼的车身风阻系数达到同级最低的0.27,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低风阻系数有利于降低高速的风噪、油耗等。

6.车身尺寸

睿翼的车身尺寸值得一说。这代马自达6仿效本田雅阁的做法,分欧洲版和美洲版,美洲版的外形尺寸较大,而中国选择引进的是尺寸相对紧凑的欧洲版。从下表可见,睿翼的尺寸虽然比上代已经增长了不少,但跟目前同级的两款“大车”——雅阁和致胜相比,车身尺寸还是明显更紧凑些。反观北美版的新马自达6,尺寸已经向雅阁看齐。

车型长宽高轴距

第一代马自达64670178014362675

第二代马自达6欧洲版(睿翼)4755179514402725

第二代马自达6美国版4920184014712789

第八代雅阁4945184514802800

蒙迪欧致胜4854188614952850

由此可见,马自达6并非没有在尺寸上追赶雅阁的实力,只不过它是刻意有保留的,太大的车身会导致操控不够灵活。睿翼在国内敢提出“好开好停”的卖点,相对紧凑的车身尺寸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本。

【北美版第二代马6,轴距和车身都比睿翼更大】

7.四门版和五门版

【四门版的尾厢有清晰的轮廓】

【五门版C柱多了一个小三角窗,尾厢比例更短】

中国版首先推出的四门版新马自达6,C柱和尾厢的线条过度比较清晰,但这也成为不少人对睿翼好看与否的一个争议点。如果你觉得睿翼的尾厢造型不够自然也没关系,和上代一代样,睿翼也备有五门掀背车型供选择,我们在试驾会上也见到了这款五门版,它的侧后窗比四门版多了一个三角窗,后玻璃更倾斜,厂方透露中国版还会配备尾翼,应该是比四门版更潇洒的选择。不过五门版的睿翼推出时间要比四门版再晚几个月。

【左为四门版,右为五门版】

8.发动机和变速箱

新一代马自达6的发动机排量从2.3L扩大到2.5L,依然为直列四缸DOHC结构。发动机包含了马自达的众多先进技术,但光看数据,新发动机的功率仅比上代仅提高了2KW,这正是让一汽马自达感到“紧张”的地方——表面上看它进步不大,但实际可不是这么回事。

事实上,这台2.5L发动机的扭矩提升更显著,226Nm的扭矩比上代提高了10%。它还有一项数据非常特别:压缩比仅为9.7:1,而同级车如雅阁2.4L发动机的压缩比为10.5,上一代马6的2.3L发动机更达10.6。降低压缩比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降低了爆震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燃油使用宽容度更高,于是可以高声宣布自己“完全适用93号汽油”。当然客观的说,现在绝大多数国产车也是可用93号油的,只是对发动机长远性能未必很好,睿翼这台刻意降低低压缩比的发动机,在这方面就更有优势。

9.动力:特性曲线

这一部分比较专业,不想看的朋友可以跳看下页。

睿翼的发动机排量比上代加大了,但马力没有多少提高,这代表什么?大家认为像马自达这样的技术派车厂,有可能经历数年而在发动机技术领域毫无长进、甚至退步吗?当然不可能。睿翼的2.5L发动机之于上代的2.3L,最大改进是动力输出特性——更多的扭矩可以提前到中低转速时发出,1600转时就达到了峰值的90%,换言之,在日常驾驶中更容易感觉到动力丰盈。此外,它放弃了追求峰值马力的努力,改而精心调较最理想的扭矩曲线。结果,这台发动机做到了一种非常好的“双峰值”扭矩曲线。

新车评网很少在车评里提及发动机特性曲线,因为这东西需要科班的汽车专业知识才能理解,但是对发动机特性曲线有所了解的朋友,我建议你们看看睿翼2.5L这条扭矩曲线,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驾驶感受来说,这就是最最理想的扭矩特性曲线。可以看到,睿翼在2000转时的扭矩已经比较大,但它的扭矩曲线不是完全平直的,而是呈双阶梯形。反映到实际驾驶感觉上,就是起步或低速时轻点第一下油门,动力的反应会比较灵敏;而将油门踏板慢慢压深的过程,动力也会随之增长。换言之,要第一反应,它有;要持续增长,它也有。这就比那些动力集中在中后段、但前段反应迟缓,或者头段反应很好、但后劲却平平的发动机都要好。

10.实际动力感受

睿翼这台发动机的低转扭矩确实很好,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在盘山路的上山段,我用变速箱手动模式选挡,每每在低速发夹弯中以3挡都可以应付,这时转速只有2000转,车载4人的睿翼也可以从容地爬坡加速。上坡尚且如此,回到一般平地道路上,睿翼的起步和超车称心感觉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马自达的自动变速箱向来表现良好,睿翼的5挡自动变速也不例外。日常D挡驾驶,变速箱倾向尽快升挡,充分利用了发动机中低转速扭矩丰盈的优势。进入高速入口之后,一口气加速到140km/h,整个过程力度持续、换挡顺畅,而且转速没有超过4000转,给人的感觉很轻松。再狠点深踩油门,变速箱会积极kickdown降挡,转速会飙升到5、6千转,此时的后劲不算明显,但发动机的声音和细腻度都是上佳的。

前段扭矩充沛也带来了实际的加速效率。厂方公布睿翼2.5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9.7秒,如果属实,这个成绩将会明显压倒同是四缸的八代雅阁和凯美瑞,直逼2.5L六缸+CVT变速箱的新天籁。实际成绩还要等睿翼国产版出来了再实地验证,不过在厂方安排的场地试驾中体验过睿翼的起步急加速,感觉全力踩尽油门后初段动力确实涌现得很快,这的确能在百公里测试中争取到不错的时间。

我费了如此多的文字讲述睿翼的动力表现,最终就想说明,这是我目前试驾过的2.4/2.5L轿车级别里最讨好人的一台四缸发动机。动力系统的确是睿翼的一个重要卖点。

11.操控——底盘变化

说完动力,我们来说说操控。上代马自达6早被封为中高级车操控之王,其高度已经抛离了同级对手一个层次。按理说,新马自达6只要能保持上代的水准我就已经很高兴了,但对车厂来说,改进还是不可少的。

前阵子曾经有网友担心新马自达6会和母公司福特的同级车——蒙迪欧致胜共用底盘。结果令人欣慰,马自达还是沿用了自己的底盘,并进行了优化改进。

睿翼的底盘变化有如下几点值得一提。首先,它改用了“与时俱进”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好处是结构更简单,更省油,坏处我们则说过无数次——这类电动助力转向的路感和指向性都不及传统的液压助力,睿翼也不例外。虽然中低速下转向柔和轻巧,但过弯时转向的灵敏性和精确感都不及上一代了,失去了上代马6那种特别“活”的方向感觉。这是新马6睿翼跟上代在操控感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第二点变化是车身底盘刚性的增强。高刚性对于一款讲究操控的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上代已经很出色,新马6睿翼的底盘刚性整体比上代还要提高34%,这不但提高安全性,对于精准敏锐的操控也是非常有利的。

【前轮前方独特的马蹄型扰流板;平坦的底盘有助降低风阻】

再下来就是一些细节的优化。例如悬挂的支撑部位采用了更高级的硅胶替代一般的橡胶件,使悬挂获得更结实的支撑力,表现在遭遇突如其来的路面大震动时,底盘反应在干脆之余也显得特别厚实,传上来的悬挂运动声也很低沉,不会过于生硬。前悬挂支点结构有所变化,改善了车轮到转向的逆反馈;底盘隔音经过加强,路噪更低;底盘气流动力学也更加考究,在前轮之前的车底部位有一个马蹄形扰流板,可以减低风阻并将气流引向冷却制动系统……诸如此类的细节改进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作为一个已经备受全世界认同的杰出操控底盘的后继版本,这些改进已经很足够了。

12.底盘极限性能

我们试驾的欧洲版马自达6,配备215/50R17的薄胎,这个规格尚未得到一汽马自达的最终确认。轮胎宽度不大却拥有出色的贴地性能,是马自达6底盘的特色之一,睿翼维持这一传统。无论是在盘山路上较快车速游走,还是在厂方安排的空旷场地上进行激烈的极限过弯测试,睿翼的过弯能力都没有对不住“马自达6”这副金字招牌。虽然电动助力转向带来的入弯反应已没有上代那么干脆利落,车头入弯时的惯性也有轻微的增加,但前轮抓地力和上代一样出色,即使出现响胎时,极限特性也很容易掌控。尾部的动态则和上代一样,在弯中表现得安稳贴服,挑战连续的左右弯时,底盘极限每每是高过我的预期,让我胆敢在过完一弯后继续加油,用更高的车速去挑战下一弯。前轮入弯极限高、弯中整车动态沟通感强、车尾动态安稳,这是第一代马自达6过弯性能出众的具体表现,这个描述对睿翼也同样适用。

这回试驾,厂方特意安排了一个场地测试,大方的供媒体测试睿翼的底盘极限性能。项目包括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大小绕桩、紧急变线、8字绕圈等等。总的来说,睿翼的表现可概括为:加速顺滑高效,过弯极限高且容易掌控,制动有力刹车距离短,DSC动态稳定系统作用敏锐、安全效果显著。这类极限试驾项目在高档欧洲运动品牌车型中比较多见,但在主流中高级轿车中,相信只有马自达6才敢让我们这样去试——毫无疑问,操控性依然是的最强环节。

13.乘坐舒适性

本次试驾路程足够长,笔者也体验了睿翼的乘坐舒适性。日常道路行驶,这台欧洲版马6确实有显著的“欧洲悬挂风格”,路面变化都会让乘客知道,但由于车身刚性足、悬挂硬朗结实,震动也来得干脆,频繁的加速和刹车,车内感觉到的点头、抬头幅度都不大,乘坐感很安稳。

高速下,底盘的硬朗特性会凸显出来。路面平滑时,行车非常安稳平顺。但是当路面失修起伏,或者遇到坑洞,底盘就会将硬朗直接的颠簸感传递到乘客身上,后座的乘客也许会希望底盘更加柔和一点,但当我在大弯中瞄一眼前方的速度表,发现车子正在以160km/h的车速贴着起伏的路面拐过高速公路的大弯时,我也认同硬朗的悬挂是适合睿翼这种驾驶派轿车的。

噪音方面,睿翼比上代马6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底盘路噪声细微了不少,基本已经不对乘客造成滋扰。倒是在140km/h以后风噪增大。需要一提的是,睿翼的后座比前座乘坐感也舒服一些,前排的风噪和细微震动都比后排来得明显一点。

14.车厢氛围

睿翼的车厢设计风格变化没有外形来得大,整体平直的横向造型、整洁的方形中控台,基本维持了上代的格局。试驾的日本生产的欧洲版车型,内饰为浅色座椅配深色中控台,辅以适量的金属和暗色木纹装饰,格调清新,氛围得体。我们试驾的是日本产的欧洲版车型,用料与做工都未能反映将来的国产版情况,但以一汽马自达的往绩来看,应该能保持和进口车不相伯仲的水准。

15.驾驶细节

车厢细节不乏潮流元素,仪表盘灯光在马自达传统的红色基础上加入了荧光蓝色,增加了对比的科幻感;中控台按钮细密整洁,初时使用要辨认一阵子,但其上的多数功能都可通过方向盘来控制(下有详述)。

方向盘手感直径小、环身粗,手感运动,而且还将方向盘的倾斜角度从上代的23度减少到21度,更加垂直,换来更赛车化的握持感。自动变速挡杆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挡杆头比上代升高了30mm,更靠近方向盘,缩短右手来回方向盘和挡杆的时间,也是便于日常驾驶并且能营造运动感的细微努力。

16.方向盘

睿翼的方向盘自称“史上最牛方向盘”,因为它可以控制全车的多项装备,不仅有常见的定速巡航和音响控制功能,还可以控制空调的温度、风速、模式,以及行车电脑。其实这并不是史上最复杂的方向盘,我认为雪铁龙凯旋那个才是(点击这里查看);用方向盘控制空调也不是首创,丰田普瑞斯的方向盘早已可以控制空调(点击这里查看)。不过睿翼的方向盘控制,最了不起的是使用的简便性:一组四向按钮位于方向盘9点辐条上,由左右大拇指控制;中控台上有一个对应的长条形屏幕,里面横向排开了空调、音响、行车电脑这三大组信息。按动左右方向键,在某一个具体项目下就会出现一个闪动的光标,横向移动光标可以变换不同的调整项目,上下按按钮可以调节每个项目的内容。

【下图:调节模式下,可调的项目底下会出现光标】

这个系统被称为CrossFuntional-Network,厂方对它的宣传卖点是“双手不离方向盘、驾驶视线零转移”,使之成为驾驶主动安全的项目之一。论科技感,马自达这套控制系统没有雅阁的旋钮控制大屏幕,或致胜的仪表盘内置彩色菜单那么先进,不过马自达的设计胜在非常易明易用,无论在设计的逻辑、项目的显示还是操控的方式上,都是我见过的最容易明白的设计。我自己就在没有任何人提示的情况下,一边开车一边掌握了;而如果有人提示,我相信任何人在30秒内都能学会并上手。比起雪铁龙那个令人晕头转向、纯粹为了炫耀设计师创意的方向盘操控系统,马自达的日本工程师在这种人机界面上的设计功力显然聪明得多。

17.拨片式换挡

既然声称“最牛方向盘”,自然不可缺少时下流向的方向盘换挡功能。睿翼采用了当前最复杂的一种拨片系统,方向盘正面有两个按钮,用来降挡;背面还有两条更长的按钮,用来升挡。这样的操作形式最符合激烈攻弯的需要,而且无论方向盘怎么转动都不会搞混那个拨片用来升挡或降挡。

实际驾驶中,睿翼的手动换挡模式并不是非常好用,变速箱手动升挡的动作畅顺,但手动降挡反应不算快,而且发动机没有自动补油的配合,每次降挡都会有拉扯的顿挫感。当然在激烈的山路驾驶中,有拨片还是比没有要好,对主动安全或是操控乐趣都有正面的帮助。

18.前排座椅

睿翼的前排座椅造型尚算贴身,座椅表层的面料偏软,有一定的舒适性。运动性反而不太突出,靠背两翼的包裹幅度不大,过弯时腰椎需要用力来支撑身体。坐垫感觉也有些短,长时间驾驶略嫌大腿的承托不够。驾驶座为电动8向可调,但腰托为手调。

驾驶座的记忆功能是同级车中不多见的。而且睿翼的座椅积极跟智能钥匙联动,两把钥匙可以对应两组记忆位置,老公和老婆各自用自己的钥匙去开车,一开门就会自动调节到对应好的驾驶位置,是个很方便实用的功能。

19.后座空间

后排空间是睿翼的弱项,这一点我之前看静态展车时已经感觉到,这回通过长时间坐在后排,证实了这一结论。当前排坐两个175cm高的人时,后排腿部空间只是够用,达不到宽松可供舒展的程度。舒展的感觉,八代雅阁就做到了。

没有后排出风口,对一款20多万的中高级轿车来说本来也是该骂的,但好在是睿翼的空调够冷,只要前排把中央出风口对着车顶吹,后排还是能感觉到凉风习习。试驾当天炎炎烈日,笔者就在睿翼的后座上凉凉快快的睡了一程。

此外,后座的储物空间不算多,门板上没有储物格,这比一些中级车如速腾、思域还要逊色。前排靠背只有储物袋,手枕上只有两个简陋的杯座。上述细节共同造成了做在睿翼后排时感觉到的档次不如雅阁、凯美瑞这些对手,再次印证了的设计中心思想是做“驾驶之车”。

20.装备预告

装备会是睿翼的一大亮点,厂方目前透露的装备包括双氙气大灯(带弯道辅助照明系统,类似蒙迪欧致胜的设计)、前后共8个泊车距离感应探头、自动大灯、自动雨刮、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电动加热记忆座椅、智能钥匙启动、方向盘多功能控制系统、前排斥水玻璃等等。细看之下,上述装备全都是和驾驶相关的,反而在和享受相关的装备上,厂方提及得很少,暂时只知道国产顶配睿翼会装备带触摸屏的导航系统,音响会是Bose出品,比我们这回试驾的欧洲版顶配车型要高级。另外,方向盘换挡拨片是欧洲版没有的、日本版也是高配装备,但中国版全部列为标配,可见一汽马自达是有心拉高国产版睿翼的装备档次的。

21.车厢便利性

睿翼的储物空间比较一般,杯座、手枕箱、手套箱、眼镜盒,算是交了基本的功课,但没有任何惊喜。后排的车门上完全没有储物格,前排靠背后的储物袋也只有一个,在睿翼的车内“生活”并不是很受照顾的。

22.尾厢

四门版的尾厢大小得体,后排靠背可以4/6分割放倒,便利性足够。不过上代富有特色的一键式座椅靠背自动倒下的功能在新车上不见了,改为从后拉一下绳子,再要从前面将靠背拉倒,多了一个步骤,好处是座椅不会自动倒下吓车内的乘客一跳。

23.好开易停

现在还处在早期宣传阶段,日本厂方对这款车的设计目标口号是“打造一款杜绝交通事故的车”,当然这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是做不到的,马自达这个口号的含义其实是强调新马6的主动安全性,通过精确听话的操控、出色的底盘行驶性能、良好的视野和人机界面等,提升主动安全性,从而将事故杜绝在发生之前。

一汽马自达将上述的设计理念再展开,提出了“一款易开易停的车”、“一款同时适合新手和老手的车”这些进一步的卖点口号。易开易停,指的是睿翼驾驶视野好、操控轻巧、前后都有泊车感应探头、车身尺寸适中;适合新手和老手,指的是睿翼的操作轻松,驾驶无压力,同时又有出色的操控功底和动力性能,乐趣够高。

24.新车评网结论

优点:

车头造型富有动感,酷似RX-8跑车;

车身尺寸在同级车中偏于紧凑,更方便于城市内使用;

底盘转弯极限高、沟通感强、安全稳定,操控功底深厚;

2.5L发动机动力特性非常出众,动力从容、提速灵敏;

发动机压缩比低,可以放心使用93#汽油,降低用车成本;

方向盘控制音响、空调、行车电脑的功能极为便利好用;

方向盘换挡拨片运动感强,而且是全系标配。

缺点:

后座空间不及同级对手,乘坐氛围不够高级体面;

车厢内储物空间较少,便利性一般;

在不好的路面上,硬悬挂的颠簸震动感明显,乘坐不够舒适;

驾驶座包裹性不太足够(以其弯路操控实力而言);

欧洲版车型的某些装备仍有欠缺(国产版装备未定)。

一汽马自达为睿翼设计了“易开易停”、“适合新手和老手”的新颖宣传口号,这样的自我定义应该说都是相当准确的,并没有夸大其词之处。这也是国内厂家首次从用车人群和使用环境出发对一款车进行定位,阐述卖点所在。套用上述的提法,你会感觉睿翼是一部很适合你去驾驶的车——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

适合驾驶,这是厂方没有刻意阐述的另一个重要定位。第一代马6是让马自达起死回生的超成功车型,马自达非常清楚它成功的原因,因此二代马6不敢偏离路线,继续其强调动感、操控的设计方向。如此一来,马自达就继续扮演着“东方的宝马”这个角色,新马6依然以提供同级最好的操控感受为首要任务,即便加入一些更显档次或更人性化的元素,也不能冲淡“动感”这个主题。于是,第二代马6睿翼的后座没有(或者是不能)做得很大,乘坐感不是很高级体面,这些都是事实,相信马自达自己也很清楚,但他们泰然处之,因为眼下的第二代马6(睿翼),依然不甘愿随波逐流做面面俱到的平庸全能手;马自达6要做的是同级操控最好、驾驶感最好的“突击手”。这就是我们跟首次接触后获得的初步印象。如果你认同它的设计方向,那么它值得你再多等几个月;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好开之余更加好坐,动感之余更加体面的车,那还是去买新雅阁好。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