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 正文

评测09款讴歌TL怎么样及09款讴歌TL的动力如何

发布时间:2022-06-20 04:12:02编辑:来源:

上代TL于2006年引入中国,是讴歌(Acura)品牌登陆中国的排头兵。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低、装备不够全、形象过于低调、价格缺少竞争力等原因,上代TL在国内市场表现并不好,直到其后MDX的引入,讴歌在中国的销售情况才算有所起色。

本篇车评的2009款TL,是2008年在北美发布的全新一代车型。本田中国迅速将新TL引入中国,用意明显是要扭转上代TL低迷的市场局面,力求为讴歌在中国阵营又加入一名猛将。令人略感失望的是,厂方只引入了新TL的3.5L前驱型号,北美市场新加入的3.7LSH-AWD四驱版并没有计划引入到中国。可见在定位上,TL依然担当讴歌系列入门版的角色,无意撼动大哥RL的地位。

新TL的外形变化巨大,内在也有不少提升。它能好到什么程度?能否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豪华车站稳阵脚?下面就来看看。

3.外形观感

新TL的外形设计变化巨大,如果说上一代只不过是欧版雅阁加上美国化修饰,这一代TL就真正表现了美国的设计文化,整车外形采用折线和平面的配合,反映了一种常见于美国本土设计的刚强、锐利的个性。哑光金属质感格栅、隆起的前翼子板、平直而外突的肩线造型、倾斜度甚大的后窗,都强化了TL的动感和前卫形象。看着它,我们不得不佩服本田(讴歌)的设计师,从飞度到雅阁再到讴歌,他们确实大胆地推进着每一代的产品设计革新,一代比一代前卫和有创意,我们的汽车世界因而才会向前发展。

4.车身尺寸

新TL的车身三围比上代增大了很多,车长突破5米大关(增加206mm,达5015mm),足以让它迈入“大型车”级别。宽度、高度也分别有45mm和14mm的增长。不过与长度增加的206mm相比,轴距却只延长了35mm,为2775mm。这个轴距比起5米的车长来说是明显偏短的,反映了TL底盘的实际级别——和宝马3系、雷克萨斯IS相当,车身“涨大”只是它生于美国、主攻美国的血统需要。

其实就算不看具体数字,单从TL的外表,我们也能看出它体型修长,整车顶部呈弓形,而“两腿”距离较短,就像一只在伸懒腰的大猫。车身大而轴距短,这种设计方向跟目前全球流行的将四个车轮尽量推向车身四角的做法也是背道而驰的,厂方工程师解释是,中国版车型采用了行人撞击保护性更好的前保险杠内部构造,后保险杠也为了容纳全尺寸备胎(中国版特有)而进行了扩大,因此中国版TL的前后悬长在原版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30mm以上。

5.外形细节(一)

要数TL的细节设计特色,可说的非常多。前格栅当数第一,刚直立体的造型,完全摆脱了一般讲求“气派”的格栅模式,说它是车子的“面具”更为贴切。为了突出这个格栅,车头其它部分设计得甚为简洁,大灯、转向灯都缩得很小,整个前保险杠呈平面状,它还满足美国市场的“4km/h碰撞法规”,在轻微低速碰撞下几乎不会受损。

TL的车身侧面很简洁,使用了大面积的平面,突出了唯一的一条腰线——平直的腰线在前翼子板处有个非常显著的拱起,成为整部车侧面的视觉焦点。“肩线”突出,也加强了力量感。倾斜度很大的C柱是美国消费者喜爱的设计,雷克萨斯的GS和ES系列也有相似的轮廓。

轮胎的规格为245/50R17,宽度很大,但17寸的直径对于3.5L排量来说比较保守,不用夸张的轮胎,也是本田车系的传统。

6.外形细节(二)

后部的精致感其实更胜车头。后窗、尾翼、尾厢门的下端、尾灯等造型都统一地反映了“V”形的设计主题。尾厢盖与保险杠之间的一条铝合金V型装饰条,与前格栅遥相呼应。后窗两侧有两条银色哑光的装饰边,后窗与C柱有一定的落差,这样的处理在超级跑车上常用,但在豪华轿车中还是相当少见。

7.发动机和变速箱

TL在北美有两款动力系统,一是3.5LV6,匹配全轮驱动;二是3.7LV6,匹配SH-AWD超级操控智能四驱系统。只有3.5L前驱版才会引入国内。

新TL的两款发动机都经过排量扩大,其中3.5L这一台就是从上代的3.2L进化来的。马力和扭矩分别增加了10Kw和21Nm,达到209Kw(285ps)和344Nm,数字已经媲美V8发动机。压缩比也提高到11.2:1,所以必须用97号汽油。值得一提的是,TL和上代一样,继续沿用本田的VTEC而不是更新的i-VTEC技术,厂方的解释是VTEC的特性更倾向于性能、动感,更适合TL的性格。

事实确实如此,TL的动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实际动力表现

TL的动力称得上强劲和迅猛,油门踩下初段,车子就会扑出去;行车中随时加大油门,车子也会卯足了劲的发力加速。大脚油门加速是很爽了,但想要开得畅顺,让坐车的人舒适,尤其是在市区停停走走的环境中,是颇有难度的。与强大动力相匹配的是出色的制动,刹车踏板的行程比例很清晰,刹车力变化精确,脚掌动作如果不细致的话,也会感觉一顿一顿的。笔者与一起试车的同行轮流做了一回司机与乘客后,很快就得出结论:TL是一部开起来很爽、坐起来颇难受的车。这跟厂方对TL动力的概述——“TL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驾驶者提供最大的驱车感受”巧妙地吻合。

以3.5L的大排量,自然进气方式输出285马力,带来的是随传随到的超车反应。它几乎是我近期开过的实际动力感受最好的车,论刺激感虽不及一些纯性能车种,但加速确实高效,而且每分动力都输出得很有分寸,不会像大排量V8发动机那样有“憋着劲使不出”的感觉。

如此大马力的前驱车,听起来会让人有些不放心。实际上,TL采用前驱,对于其加速的轻快感和强悍感是有积极一面的,如果换了四驱,动力很可能会更受拖累;另一方面,在采用了控制更精密的EPS电助力转向后,大马力前驱车特有的“抢舵”情形也消失了。因此日常开起来,并不觉得前驱有什么不妥。

可是在一个红灯位,眼看前方是无车的大路,排在第一位的我尝试大脚油门起步,结果油门还没踩到底——大概踩下八成,前轮就已经出现打滑,电子系统立即介入抑制动力输出。在干燥的柏油路上尚且如此,要是换到附着力更低的路面,肯定就更容易因动力而打滑。有了这次经历,试驾过程中我就算尾随在洒水车后行驶,也会感到一点心理压力,不敢太放肆地踩油门。对前驱来说,TL的动力实在已经逼近极限了。

9.变速箱

TL有着接近300马力,但变速箱还是5前速,而非越来越常见的6前速。有媒体质疑这样的规格不够高级,但我个人一向对6前速并不特别感冒,处理不好的话,挡位过多反而会造成频繁的换挡冲击。讴歌的工程师的看法与我一致,所以他们费了很大的功夫让TL的5挡变速箱工作更加顺滑,通过优化齿比和电脑程序,让每个挡位之间的动力衔接得很精密。

新TL比上代增加了方向盘上的换挡拨片,可以在D挡时进行临时的加减挡,也可以在S挡下实现完全手动的挡位控制。以手动模式换挡,每次降挡时电脑都会用最合适的转速去配合挡位变化,实现了几乎无缝的畅顺性,弯前连续减挡感觉得心应手,确实是一台让人没有怨言的5挡变速箱。

10.操控表现

上代TL的操控已经是前驱车中的上乘水准(在新车评网举办的专场试驾会中得到过深度验证),新一代TL必须保持这种功力。事实上,拥有SH-4WD智能四驱的版本是笔者最为期待的,在没有引入的情况下,驾驶3.5L前驱车型起初难免让人有种抛不开的“不爽”。

好在TL确实是部好车,即便缺少高科技四驱系统坐镇,仍无损其表现的机会。它的车身和底盘在行车中,有种极为高级的厚实感,碾过不平的路面时,能感觉到底盘橡胶部件对震动的吸收美化,同时又传达着必要的路面变化信息。无论行走何种路面,底盘都没有一丝的零碎震动或杂音,刚性高,韧性也高。

还有一点了不起的是,TL并没有因为车身尺寸大、轴距相对短而造成操控笨重或不安定,转弯仍然很灵活,过弯姿态也很稳健,这要归功于用心改良和调较的悬挂和减震系统。唯独在市区内堵车抢位时,还是能感觉到超过5米的车长所带来的不方便。

TL采用了新研发的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和那些廉价车的EPS相比,TL的转向指向性已经很好,只是在弯中还是没能像传统的液压转向感那么精确敏锐。用上EPS对TL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它那强大的动力全部集中在前轮,采用EPS后有助于抑制来自前轮的多余反馈,在弯中加速也不会感觉到方向盘有任何挣扎。低速时方向盘搓动起来的手感很高级,高速直行也很稳定,已算得上EPS系统中的上品。

TL的过弯操控不如宝马3系那么敏锐,但从转向反应到车身的姿态,都还能达到“运动化”的标准。最让我感到愉悦的是,无论是转向、悬挂、挡杆、转向灯控制杆乃至关门声,TL都传递着同一种“厚而滑”的质感,为整部车赋予了一种可靠而精良的性格,很容易令驾驶者认识到它的“个性”。

11.底盘舒适性

厂方研发负责人表示,TL力求营造一种“豪华的运动”,不仅要在平路上操控好,也要确保车子在任何路面——包括美国常有的乡村公路上有高级愉悦的行驶感受。于是厂方下了大功夫去提升TL的噪音抑制,以及上面已经被证实的底盘刚性。TL的行车非常安静,行走日常道路时底盘声响细微且富有质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高速上跑到将近200km/h时,只听到一阵阵细微的风噪,底盘路噪几乎不可闻。记得RL的高速特性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本田(讴歌)的工程师是非常清楚如何把隔音做好的——只是在雅阁那样的车子上受成本的限制无法施行罢了。

12.内饰氛围

我本人对上代TL是比较熟悉的,坐进新TL的车厢,马上感觉到一种熟悉的氛围——黑色的四周、银色的装饰条、分割左右座位的中控台,和上代TL相比与其说“形似”,不如说是“神似”。除了图中的黑内饰,讴歌也提供了符合“中国口味”的米黄调浅内饰,不过我认为黑内饰的运动感和高级感都是浅内饰无法媲美的,是买TL的不二之选。

和其它新一代本田车系一样,TL的内饰也大幅度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意味着车厢内气味更小、更健康。

13.车厢细节

上代TL的内饰质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新TL保持这一传统,方向盘、挡杆和手刹用上很好的真皮,连缝线方式都比较考究。各部分比上代更讲究造型美感,方向盘直径小、环身粗,握持很有“感觉”;无匙启动系统的按钮不但立体,而且专门点红,颇有法拉利的味道。车顶灯采用了新式LED照明,不仅更亮更集中,而且比过去的灯泡照明节能95%。

14.中控台控制

当我第一次看到TL的中控台照片时,感觉是“头晕”的,按钮太多而且个头小,密密麻麻的。然而当我坐进车里一用,顿时开怀——中控台的按钮布置、基本操作方式,都跟八代雅阁一脉相承。

其中最为一致的,莫过于那组由8英寸显示屏和圆形控制按钮搭配的多媒体系统。在八代雅阁上,这套系统已被我们证实是合理、好用的,只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学习和适应。TL的系统菜单、导航界面、语音提示的声音、直接功能键的位置等,都和雅阁八九不离十,雅阁的车主要是升级到TL,一定会感到非常熟悉、非常喜欢。

和雅阁一个比较显著的差异是,TL的行程电脑从中控台移到了仪表板中央的小液晶屏内,该液晶屏还可显示各种行车资讯,而且实现了中文字汉化,通过方向盘上的按钮操作。

15.前排空间

TL的前排座椅宽大舒服,有8向电动调节,电动的腰托,以及2组记忆功能。记忆位置与智能钥匙联动,每条钥匙对应一组记忆位置。不过TL的方向盘是手调的,不够高级,也未能实现完全的驾驶位置记忆——每次座椅自动调好后还要手动去调方向盘。座椅有加热功能,但以TL的档次来说,要再加上冷气通风功能才能让人满意。

16.后排空间

TL的后座空间得体,没有雅阁那么宽松,但比宝马3系、雷克萨斯IS要更得体。后排两侧的大型头枕承托很到位,采用可向后倒下的设计,不用时(或后座很少载人时)放倒,就不会阻挡后方视线。

TL的后窗玻璃很斜很大,但没有设置遮阳帘,再次表明后座并不受到很高的礼遇。

17.便利性设计

美国人是活在汽车里的,所以美国设计的汽车便利性都不会差,TL也不例外。

中央挡杆槽后方的杯座采用不占空间的拉帘遮盖;图中右上角是小暗格里是点烟器,烟灰缸为可以拿走的圆筒式。

TL的设计师看来比较鄙视吸烟者,中控台下方最顺手的一个储物格,打开盖子后赫然写着“不是烟灰缸”(NOTANASHTRAY),因为里面铺了一层毛绒,可不能用来放烟灰哦。右图为车顶眼镜盒。

中央手枕的前端呈H型,两个凸起可以分别给左右乘客枕手,而凹进去的部分内藏了一个抽屉,用来放随身物品,不用经常去开关手枕,相当方便和有创意,值得向其它车型推广

前后车门壁板都有上下储物格,但只有前门可以放饮料。

手套箱内部不大,分上下两层,只适合放文件等资料。前座腿部空间内侧的小型储物格,设计与丰田凯美瑞同出一辙。

18.尾厢

TL车身很大,但尾厢内部并不是很宽敞,内壁不够平整,地台也因为容纳了全尺寸备胎而比较高。显然,这是运动型而不是商务型的尾厢。

后座的靠背不能放倒,只有中央手枕的一个洞与车内相通,供取放尾厢小东西。功能性不高,大概因为美国的TL用户家里都不只这一部车,搬运大货物的任务用不着TL来承担。

19.装备与安全

中国引入的TL是美国版最高配。8英寸VGA显示屏和40GB硬盘的DVD影音系统跟八代雅阁的相同,但音响系统更高级,10喇叭、440瓦的环绕声系统,兼容DTS、MP3、WMA、ACC等格式,不过初步试听的感觉只是中规中矩,没有规格听起来那么高。导航和行车电脑已全部汉化,蓝牙电话、倒车影像系统等,都和雅阁的顶配基本相同。比雅阁高级的除了音响系统,还有前泊车感应器、记忆座椅、可个性化设置的智能钥匙。空调系统首创专利的湿度监控功能,可以实现自动除雾,分区模式还能实现上下冷暖不同温度,这些细节表现出TL的细心和高级。

安全方面,作为美国研发、主攻美国的车型,TL的车身结构安全性完全不必担心,全方位气囊、BA制动辅助、TCS+VSA电子稳定系统、主动头枕等,都确保了这是一部很安全的车。

20.新车评网结论

优点:

外形比上代更前卫高级,个性风格强烈;

车厢氛围运动感浓烈,人体工程设计合理;

整车做工用料精细,各部分质感厚实滑溜;

马力强大,动力随传随到,加速反应一流;

5挡自动变速箱换挡聪明完善,手动拨片换挡运动感和顺滑感强;

EPS电助力转向消除了前驱大马力车的抢舵感,高速亦稳定;

悬挂硬朗厚实之余,不同路面的滤震舒适性也很高级;

极高速下的风噪和路噪很细微,静音性一流;

DVD导航和硬盘音响功能强大,上手之后很好用;

智能空调系统很先进;

前后乘坐空间合理,座椅舒适;

车内储物空间多,生活便利;

四年十万公里保修,品质有保证。

缺点:

没有引入北美的SH-AWD四驱技术,少了一大科技卖点;

强大的马力对前驱底盘来说已近极限,在湿滑路面驾驶时动力操控会受到限制;

方向盘只有手调调节,座椅缺少通风功能;

尾厢靠背不能放倒,多功能性一般;

音响实际表现没有规格上那么高级;

超过5米长的车身,对运动型轿车来说偏大了一点,低速行驶不够灵活。

和上代相比,新一代TL的进化和提升是显著的。外形魅力就已提高不少,可能单凭一张“脸”已经能多卖出很多台。内在方面,它是一部你一开上手就知道好的车,动力强劲爽利,底盘高级精密,操控好,静音也好,确实是高级和运动兼备。

上代TL传闻和雅阁有密切关系,但这一代TL据工程师表示,它跟雅阁的关联已经很疏远了,底盘共用的部件非常少。坐进车厢,在一些装备和操作上,它还是跟雅阁(当然是高配的)有着很多一脉相承之处,但我想这只能说明八代雅阁有多高级,不能说明TL的配置和享受低。而TL的动力和底盘表现则让我们看到,八代雅阁还有哪些地方做得远远不够。

TL在海外的主要对手是宝马330i、雷克萨斯IS350、英菲尼迪G35等,来到国内,对手的规格略有不同,因而TL的尺寸和动力水平都颇为突出(比较门当户对的就是G35)。但TL的最大对手应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方面,讴歌品牌的知名度仍需要提升;另一方面,没有引入SH-AWD四驱这个讴歌的“杀手锏”,也让它缺少了一大科技卖点。尽管3.5L前驱版的TL已经是部好车,但我们知道这个级别的豪华车买家们,眼光已经很国际化,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TL增加一个四驱版定能给自己贴金,提升偏弱的形象——在豪华车市场,形象才是销售的最利器。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